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网络新闻路的追梦骄子
记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频道远程编辑队伍

    □ 陈小强  王仕超  岳小琳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北国前哨到南国密林。相隔千里,关山叠叠,是他们把三军将士的精彩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

    他们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默默耕耘在军旅网络新闻园地。

    蒋德红、袁宏彦、方战领、张军、杨剑勇、王昶……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频道远程编辑队伍琴心剑胆著华章,春华秋实结硕果。

    军中骄子梦圆军网

    四级军士长杜林波是第二炮兵某部的一名新闻报道员,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网站编辑。在新闻频道发表了50余篇新闻作品后,杜林波应聘担任网站编辑。现在,他已成为网站的主力编辑之一。像杜林波这样“编外”的、有某一特长被网站邀请担任远程编辑的有60多人。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新闻宣传领域一般为科班出身的高材生所主导,而在新闻频道,来自全军各条战线的干部和战士不仅是“半边天”,更是主力军!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等著名军事院校,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更不乏奋战新闻战线多年的战士报道员。

    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军中英才队伍,默默地奋战在政工网终端,创先争优,成绩可圈可点。每年该频道涌现出2000余篇幅列入中央级统稿范围的优质新闻稿件;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设立以来,频道每年有三到五项作品荣膺该奖项……

    发布权威沃土育才

    各路新闻宣传高手的陆续加盟,让频道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日访问量就近百万页次。

    发布部队权威消息,报道军营火热生活。他们放眼全军机关和基层的工作动态——

    精心推出深度报道,积极搞好阐释解读。推出了“学习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战化标准大讨论”“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等专题,内容丰富、网页精美、聚焦中心、服务部队;

    身在兵中、兵在心中。他们从小白杨哨所走到了东方神剑第一哨,从沈阳军区雷锋团来到了南京路上好八连,从湘江之畔的驻港部队走到了大山深处的导弹发射旅;

    知之愈深,行之愈笃。他们以编辑的身份,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学家金一南,空军试飞员李中华,还有“爱军精武标兵”何祥美,访谈了两会军代表李丹阳、黄晓娟、裘山山等等。

    根植沃土,频道以育人的眼光培养出了很多新闻人才:蒋德红,被誉为“坚守在网络高地的思想尖兵”,一度“红”遍全军;桑林峰,原是频道撰稿人,现为《解放军报》评论编辑;毛延锋,第二炮兵某旅士官,后转业至河北天元集团,任集团行政文秘兼文化主管;人才济济,各尽其长,皆足始部队新闻频道……

    寄托情感共建家园

    第二炮兵某旅政治部主任李进党,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全军政工网,浏览来自全军新闻资讯,并不时点击评论,参与互动。E网连边关,天涯若比邻。在远程编辑和军旅网络新闻爱好者的眼里,“部队新闻栏目”已不仅是一个网站,更像是自己的情感驿站和精神家园。

    “管理就是‘官理’?”“会议岂能代替落实”……通过搭建网上互动平台,远程编辑将话筒递给“草根”,了解军情兵意,广纳群言良策,破解现实难题。即便是远隔千里万里的战友,在“遍观三军动态”的愉悦与真情感召中,也能做到“身临其境”。

    群众用网、群众办网。频道充分调动网友读、写、画、编、摄的积极性,争相将部队的变化、个人的感悟等发到频道,形成了自我创作、自我展示、自我培育的生动局面。“基层直通”,请官兵讲述身边故事;“‘最美’军嫂”,诉说军嫂背后的辛酸……一批原创专题相继推出,一批草根写手迅速成长,自我启发式教育的氛围空前浓厚。

    荧屏幕后,数据有证:频道拥有约1500多人撰稿队伍,其中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100人,平均每季度收到原创稿件7000余篇(幅)……

    “部队新闻频道”的10年网事,已成一段别样的风景。远程编辑队伍,就像万里边关那亭亭的白杨,沐浴着春晖,挺拔地成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