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点亮巾帼创客之光
——青岛市妇联开展巾帼创新创业创客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修江敏

    10月19日,在青岛市巾帼创新创业创客行动现场推进会上,青岛市妇联对青岛市首批巾帼创新创业创客“三创”示范基地、首批巾帼优秀创客、青岛市女大学生创业联盟集体进行了授牌。

    青岛市“巾帼创新创业创客行动”风声水起。青岛市妇联主席刘青华表示,青岛市通过实施“巾帼三创”行动,打造了一批巾帼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基地,培育了一批巾帼“三创”群体,提升了妇女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创客潜力。

    “创客妇联”点亮巾帼“三创”梦

    今年4月11日,青岛市妇联启动了“点亮女性之家,众创智美生活”为主题的“创客妇联”活动,以前沿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思路,打造新型妇女创业模式,推动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创客行动之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

    刘敦红是青岛胶州市胶莱镇中王珠村的妇女主任,最近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妇联创客”。走进胶莱镇中王珠村“妇女之家”的办公室,刘敦红边操作边告诉记者:“我们村妇女主要从事服装加工业。通过创客模式的培训,让更多的姐妹们学会在电商平台上推广自己的产品。”不到两个月时间,她的销售额就达到11万多元,利润3600多元。

    “创客妇联”是青岛市妇联联合相关企业探索的就近就地创业的新模式。如今,在青岛试点后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巾帼众创空间”集聚创新创业创客群

    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享誉世界,却很少有人会将它与青岛海丽有限公司联系起来。正是这样一家企业生产的缆绳将蛟龙号的许多深海试验仪器送入了海底,为“蛟龙号”拴上了保险绳。

    作为“巾帼三创”的旗手,海丽集团董事长张旭明深有体会地说:“海丽的成功得益于青岛市妇联组织通过自建和联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巾帼创客空间和发展平台,为妇女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如今,海丽公司完成了由花边厂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产品链延伸到了汽车安全带、安全逃生绳等70多种高端专业绳索,先后申请专利1000多项。

    不做看客做创客。在胶州,“中国制帽之乡”李哥庄镇妇女把帽子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掌握运动帽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中国口罩第一村”胶东大店村,每年生产9亿多只口罩,市场上80%的民用口罩都是这里生产的。胶州市妇联主席庄爱霞说,“电商+协会+妇女”模式助推全市从事家庭生产以及网络营销的妇女群众达11万人次,年产值约计40亿元。

    青岛市妇联通过开设巾帼创客项目室、手工艺创客空间等各类巾帼众创平台,提高妇女创新意识。全国首个以文化创意、电子科技产业为特色的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全国首个巾帼农副产品垂直农业电商平台,山东省首家巾帼创业园、农副产品女经纪人协会等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巾帼众创空间。

    “巾帼三创”服务体系提速创业带就业

    “乐好英超”是青岛乐好服饰集团总经理崔玉波创办的电子商务品牌。她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一个不会淘宝,不会微信,不会电脑打字的电子商务门外汉蜕变成了拥有自己3个公司官网自建商城,2个天猫旗舰店,1个阿里巴巴批发站。借力于网络快速发展的优势,年网销业绩超8000万元。

    今年以来,青岛市妇联以互联网思维改进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巾帼三创”服务体系,形成了“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家政”“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创客”五大服务模式,为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创业服务”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青岛市妇联推出“SIYB+网上创业”套餐培训,对5900余名失业妇女和女大学生进行了网上创业培训。组建了由300余名爱心女企业家、专家学者组成的女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创建200余个巾帼创业实践基地和女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创业指导、项目对接、销售合作等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先后帮助3400余名女大学生和失业妇女实现了创业梦想。

    “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服务”打开了农副产品的销路。青岛市妇联帮助女经纪人协会创建了巾帼农副产品垂直农业电商平台,开通“小农姑”微店和7个微信群,从开始只在微信群,朋友圈订购,每周集中一天送到市内各个点,做到了统一冷鲜配送到家,订货数量比之前上涨了30%,帮助农村妇女销售农副产品1.2万余吨。组织女企业家、市民走进小农姑基地,体验巾帼绿色产品,帮助农村妇女销售农副产品8000余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