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穷学生别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教育时评

文·李劭强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的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

    就业难,会动摇人们“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与信心,尤其对于迫切期待以知识来改变命运的贫困家庭的学子。当他们看到这一群体的失业率更高时,会有怎样的凄凉感受和真实痛楚?一个之前赖以支撑前行的梦想在走向社会,甚至是还未走向社会时就轰然坍塌了,他们是该无奈地抱怨,抱怨自己的出身,还是焦急地等待,等待社会更加公平?无论怎样,直接的感受可能是“知识改变命运”是骗人的。否则,自己为何找不到工作,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何只是徒增压力与内疚?这是很多已经失业或面临失业压力的贫困家庭学子,必然会有的心理感受与心路历程。

    就业中确实会存在不公平的竞争,从社会的角度看,当然需要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亟待解决的议题、难题,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如何有效推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如何保证求职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学子们的求职公平。这是社会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好的。

    但从个人的角度看,贫困家庭的学子们不该放弃个人的努力,不该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反而需要在就业难的艰难现实面前,意识到大学是可以改变一生的机会。与社会相比,大学是更为单纯和公平的环境,一个学生只要努力,大学总会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学生应该利用这个相对公平开放的环境,规划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同时,大学又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最集中的学习阶段,他们赖以生存的专业能力、生活能力,可以在这几年的时间得到快速提升、针对提高,就看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自觉与自省。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应该是一个人实现蜕变的人生阶段。

    所以,在进入大学后,贫困家庭的学子不能忽然失去方向,失去自律,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游戏与无止的迷茫中;而是应该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发现自己身上必须要改正的缺点,认识到自己未来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把大学当成一次必须抓住的机会,实现一次不能错过的“脱胎换骨”。

    的确,就业公平有赖于规则公平、社会公平,这是个人所无法左右的。但是,也别忘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机会还是存在的,市场经济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如果贫困家庭的学子能够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成为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即便在一个地方遇到了不公平,也会在更多的地方,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个人价值。所以,在等待社会更加公平的同时,穷学生千万别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别放弃每一次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其实是他们最可依赖的路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