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站在食物链顶端, 你能做到吗?
——聊聊荒野求生的那些事儿(上)
文·本报记者 张盖伦
熟悉美国探索频道《荒野求生》节目的观众,将贝尔称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这位行走江湖的贝爷,脑海里有一套关于“什么可以生吃”的系列丛书。
生肉的血腥气本身就让人“开不了口”,即使勉强把生肉放入口腔,生肉的肌纤维又粗又硬,人类如今“变得秀气”的牙齿也难以将其撕裂,咀嚼起来也很是费劲;肉被吞食入腹后,消化系统也难以将其分解,肠道难以完全吸收其营养物质……

    本月16日,又一档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开播。

    没有温情脉脉,没有锦衣华服,八位明星们跟着荒野求生专家贝尔·格里尔斯,在一片慌乱和恐惧中,近乎狼狈地开始了他们的野外求生之路。

    熟悉美国探索频道《荒野求生》节目的观众,将贝尔称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这位行走江湖的贝爷,脑海里有一套关于“什么可以生吃”的系列丛书。

    他去往人迹罕至之地,在极端条件下,用专业求生技术设法逃离险境。为了生存,他生吃过各种匪夷所思的食物,比如鹿的心脏、牛眼珠、大马哈鱼、斑马尸体、各类昆虫……有时,贝爷还会对着摄影机淡定介绍,某种奇怪的虫子吃起来有鸡肉的味道。

    不过,贝爷毕竟是贝爷。曾在特种部队服役,他身体素质非比常人。贝爷能大肆咀嚼生肉,普通人可以吗?

    恐怕得叹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生吃,不是敢不敢的问题

    面对生肉,人体其实是脆弱的——肉里的寄生虫和致病菌,往往成为人体“不能承受之重”

    在《跟着贝尔去冒险》第一集,贝爷就毫不留情地要求众星生吃蚯蚓。面对这团蠕动的蛋白质,女明星们几乎个个是含着眼泪将其吞下肚去。

    不过,参加节目的韩雪坚决不从。她表示,本来就特别害怕吃奇怪的东西,当贝爷真掏出蚯蚓,本能的反应就是不吃。“总觉得吃东西这件事是知识储备,没逼到那份上,真的很难说服自己。”

    吃东西关乎知识储备,这句话不假。在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中,“生肉”都是禁忌,心理上的排斥恐怕比牙齿和肠胃的不适来的更为强烈。

    而且,面对生肉,人体其实是脆弱的——肉里的寄生虫和致病菌,往往成为人体“不能承受之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师王玉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吃生肉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可能感染生肉里的寄生虫和致病菌。

    “大多数生肉难以避免地会被微生物污染;经过这许多年的进化,人体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无法自行杀灭生肉里很多寄生虫。”这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就可能以人体内某些器官为宿主,致人感染疾病。

    人如果喜欢生食或者半生食淡水鱼虾,就可能染上肝吸虫病;而食用未煮熟的蟹,则可能受到寄居在蟹体内的肺吸虫囊蚴的“攻击”,染上肺吸虫病。

    所以,这生肉吃起来,确实“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招。

    节目中的贝爷,面对食物,也是“快准狠”,杀了之后,做些简单处理,就地开吃。

    “现杀现吃,确实可以避免肉类在长途运输中受到外部性污染;可是,已经在动物体内存在的寄生虫,并不会因为现杀现吃而死掉。”王玉梅提醒说,生肉自带的“风险”并不会因为现杀现吃而降低。

    至于冰冻,也同样不是“万全之策”。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寄生虫可能被冻死,但细菌几乎不能被冻死。“除了那些严格遵守安全操作、受到安全监控的生肉,最好还是不要去尝试。”

    王玉梅也表示,各种寄生虫和致病菌有不同的适宜存活温度,“冷冻”这一方法并非对所有寄生虫、致病菌都能奏效。而且,一般家用冰箱也无法提供-18℃的冷冻温度。

    做熟,不只是好不好吃那么简单

    对于原始人类来说,吃肉可是进化历史上的重要一步,而火的使用,使得人类祖先的食谱扩大了

    面对生肉,一般人确实“难以下咽”。“食物煮熟,肉变得软烂,人更易入口;而且肉类的蛋白质结构经加热后发生了改变,人体利用起来更为容易。”王玉梅补充道。

    其实,对于原始人类来说,吃肉可是进化历史上的重要一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于冬梅曾经在其论文《人类进化与饮食变迁》中写道,肉食使人类脑髓得到了更多发展所必需的营养和材料,促进了机体的演化、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把肉做熟,则帮助人类进一步从动物状态中解放出来。

    火的使用,使得人类祖先的食谱扩大了。经过火烤,有毒的食物变成无毒的,不易消化的变成能够消化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使得人类的颌骨不断退化,咬合力逐步减小,牙齿形态结构也日趋简单。

    在美国纪录片《内脏的进化》中,哈佛大学人类学家理查德·兰厄姆表示,人类的祖先,从大牙齿、小脑子的类人猿,进化成了小牙齿、大脑子的人类;而学会用工具获取和处理肉类,是这一进化中的关键一环。

    2011年11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报告,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认为,人类身体发生变化的时间,与人类学会控制火和烹饪的时间吻合。“烹饪帮助身体细胞获得更多能量,推动更根本的生物变化。”

    吃下去,还要考虑能不能消化吸收

    一些比较新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从熟肉中获得的能量比生肉要多一些

    在野外环境下,如果单纯为了补充能量,吃生肉是否来得更为有效?

    王玉梅介绍,生肉的血腥气本身就让人“开不了口”,即使勉强把生肉放入口腔,生肉的肌纤维又粗又硬,人类如今“变得秀气”的牙齿也难以将其撕裂,咀嚼起来也很是费劲;肉被吞食入腹后,消化系统也难以将其分解,肠道难以完全吸收其营养物质……

    云无心指出,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说,把肉做熟 ,可能使得其中一些营养成分流失或降低。“但一些比较新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从熟肉中获得的能量比生肉要多一些。”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们给不同的小鼠喂食生、熟两类食物,之后称量小鼠体重。他们发现,无论小鼠如何运动,那些食用熟食的小鼠明显长大。由此可以推论,熟食给身体提供的能量更多。

    其实,哈佛大学也做过另外一个实验,来验证消化生食耗费的能量更多。

    在上文提到的《内脏的进化》纪录片中,兰厄姆教授和阿拉巴马大学动物消化专家史蒂芬·塞克合作,打起了缅甸蟒的主意。他们给两条缅甸蟒喂食了体积相同的两块牛肉,只是一条吞进去的是生肉,而另一条则尝到了经过烹饪的牛排。

    然后,他们把蛇类放进容器,通过测量蛇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来推断它们分解食物所耗费能量的强度。他们发现,比起消化生肉,消化熟肉对蛇类来说更为容易——吃“牛排”缅甸蟒的消化强度比另一条低了近25%。

    尽管吃生肉有种种弊端,但真的被逼到了绝境,那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极端条件下,当然是有什么吃什么了,肉毕竟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和云无心一样,王玉梅也表示,在没有选择时,吃生肉确实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至少不会饿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