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9月28日—10月18日)

    本周焦点

    火星表面有液态水的证据

    北京时间28日23时30分左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科学家利用NASA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上搭载的成像光谱仪,在这颗红色星球表面的神秘条痕中找到了在水中沉淀形成的水合盐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因为它证实了水——尽管是咸水——流淌在现今火星的表面上,这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人类能否在这个星球上永续生存都具有重大影响。

    外媒精选

    不寻常恒星或暗示戴森球存在

    戴森球由弗里曼·戴森提出,是一种包围母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可捕获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恒星能量输出。而开普勒望远镜在观察了一颗天鹅座和天琴座之间的恒星4年多后,认为其星光变化模式十分奇特,光亮度在某些时间会突然发生明显的下降。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该星系的先进文明建造了围绕恒星的戴森球。

    本周争鸣

    11年探测仍未发现时空涟漪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中的引力波概念已有100年了,但帕克斯望远镜执行了11年的搜索,引力波至今仍没有被直接检测到,这为人类深入理解星系和黑洞带来深深的疑虑。

    猪或可成为人类器官捐献者?

    美国哈佛医学院宣称,他们攻克了让猪成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一个最大难关——断绝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在器官移植接受者体内重新激活的可能性。这一历史性突破,有望使猪成为完美的人类器官捐献者。

    一周之“首”

    世界首份海洋分析报告出炉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对已发表的632个实验数据进行了统合,发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勾勒出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一个严峻的未来:海洋酸化和变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大量关键物种数量的减少,甚至海洋食物链物种崩溃。

    前沿探索

    人造原子寿命被延长了10倍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在一个实验装置中成功将人造原子的寿命延长了10倍。该实验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有助于推动超导研究和测量神秘的真空波动,对量子物理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干细胞可形成类似胚胎时期肾脏的结构

    澳大利亚科学家于实验室培养的人类干细胞,已可以用来形成类似于胚胎时期肾脏的结构。这种肾状结构可用于药物毒性筛选、遗传疾病的建模以及特定肾脏细胞治疗的来源。该项研究工作向着合成全功能肾脏迈出重要一步。

    人工环境中模拟出细胞周期

    日本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最新一项细胞生物学研究报告称,在实验室生成的人造细胞,或可解释原始活细胞的复制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即是说,细胞模型可以预测原始细胞周期。

    冥王星也有“蔚蓝天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最新数据证实,冥王星不仅在广阔地表上有星罗棋布的大片水冰,还顶着一片“蔚蓝的天空”。而以前从来没有在冥王星轨道边缘柯伊伯带发现过如此细节。

    美国公布登陆火星“三步走”计划

    NASA近日公布登陆火星“三步走”计划:第一阶段“地球依赖”,主要工作集中在国际空间站上;第二阶段为“试验场”,集中在数日即可返回地球的地月空间内;第三阶段为“地球独立”,将实施火星邻近区域包括火星卫星的人类任务,最终登陆火星。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发现真菌感染

    西班牙科学家发表的一则微生物学研究称,在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脑组织里发现了真菌细胞和菌丝。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有助于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促进医学界对病患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手段的开发。

    一周技术刷新

    非侵入式心脏起搏器或将问世

    不用植入任何装置,只需用激光照射就能控制心脏跳动的节奏——美国科学家在果蝇身上让它成为了现实。与传统心脏起搏器相比,光刺激这种非侵入式技术只会触发目标细胞,而电动起搏器则须通过外科手术植入。

    微光合动力电池或成为下一代绿色能源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并设计出一种可从蓝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捕获电能的微光合电池技术。这项新颖的可扩展技术或使人类能够利用更加经济的方式生产清洁能源,进而使最终获取无碳能源成为可能。

    奇观轶闻

    日本打造无人蔬菜农场

    “机器换人”的风潮越刮越猛,大量采用立体栽培和机器人种植技术的室内农场应运而生。而日本的一家公司更是希望做到极致,打造出一座全机器人自动化运作的无人蔬菜农场,其能将产量增加25%,还将节省大量人工。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