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一个工人编制的“大学老师”
——记扬州大学实训技师秦康生

    □ 通讯员 张 平  陈森青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面前的秦康生,在扬州大学是一个工人编制的“大学老师”。32年来,他坚守在实验车间和机床模具旁,孜孜不倦地指导学生实验实训;作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学者,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拥有8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与多家国企进行过创新合作。

    醉心科研,他不亚于专家教授

    走进秦康生工作的实训车间,你会发现不少奇形怪状的铁疙瘩。“这是我最近研发的‘加长麻花钻’,通过这一技改可提高80%的钻孔精度。”秦康生告诉记者,实训过程中他发现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大孔径深孔,经常会发生精度不够、次品率高的问题,为此,他将普通麻花钻改制为加长麻花钻,将多把车刀改制为组合车刀,通过多层次切削方法使得切屑变小,有效提高了正品率,而这两项技术革新也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每天重复进行的实验指导总能打开我的研究思路,我不求科技含量高大上,只求技术革新更实用。”从教以来,他拥有8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翻开他的专利册,“头颅解剖用头颅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新型子弹头”等奇特的技术发明都成为企业青睐的“香饽饽”。

    就在一年多前,他研发的“水下逃生装置”获得国家专利,而“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让他意识到装置的缺陷,他也开始围绕装置的小型化、便携化、低成本等目标进行升级改造。多年来,老秦的周末总是泡在实验室,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很喜欢那“叮叮当当”的声音。

    热爱教学,他把实验台锻造成“金奖台”

    与秦康生聊起指导学生实验,他就神采飞舞起来。老秦每年要接受大量的本科生开展实验实训,从普通螺母的车制到复杂的模具设计,他总是耐心指导。“现在90后的孩子,乐于动手但又很少动手,我得盯着,不能出事故,同时又要通过实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三十多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实验已接近10000人次,很多同学在他的指导下,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三学生任义明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暑假,当小任试着找到秦老师,想请他指导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热心的老秦一口答应,并和小任他们一头扎进了车间不断试验。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选拨赛上,任义明团队获得了“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绕S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

    多年来,老秦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从完善实验指导细节到创新实验指导方法,他的认真劲绝不亚于专业老师。“秦老师上课喜欢讲实例,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小任表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将数十年的实验指导心得总结下来,与他人合作编写了数本教材。

    如今,秦康生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偶像,每年的校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他总是学生“争抢”的指导老师,他的实验台边总是围绕着咨询的学生,而他的实验课上,气氛就像榔头锤子碰撞般热闹。

    淡薄名利,他找到了实训技师的幸福“密码”

    在学校,大家都说,“秦康生不是正式事业编制的老师,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晋升通道都不能与专业教师相比。”

    然而,当记者与他谈到这些现实问题,他却乐呵呵的说,“我很知足啊,人要知道感恩,能在高校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多幸福啊。”

    32年前,秦康生毅然放弃了一家国有企业车间主任的肥差,通过选拔考试进入扬州大学,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工人。谈到这样的选择,老秦非常淡定,“进入大学一直是我的理想,虽然是曲线救国,但毕竟圆梦了,而且有机会和一茬茬的青年人一起,我的心态也年轻很多。”

    师生眼中的老秦,乐观开朗,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就在前不久举行的江苏省“首届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创新大赛”中,他凭借着一项新的创造发明摘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凭借这一奖项,他被直接晋升为高级技师,这也是国家技术性职业的最高职称。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高校实训技师,在知天命之年,依然快乐地工作着。采访结束时,秦康生告诉记者,他正与扬州市环保局以及扬州大学曹仲文博士进行科研合作,一项新型无油烟排烟设备正在研发当中。“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实训技师,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们都可以为教书育人、教学科研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为秦老师点个大大的赞。”扬大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庆华深有感触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