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传统果业出路在哪里
——访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田鹏

    □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今年,山东“问题西瓜”、北京“草莓乙草胺”等事件逐渐被曝光,果品安全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问题事件蚕食着人们的消费信心。

    “如何重振信心?科技是关键。”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田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果品安全和果园生态要求现代果业生产趋于标准化、生态化;“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主体转变等国家政策为现代果业集约化、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劳动力成本去优势化和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果业向机械化、信息化迈进;“柳桃”、“褚橙”等的成功和休闲农业的兴起将促进现代果业向品牌化、城市化发展。

    我国果业受到外源性污染,比如,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内源性污染,比如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污、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双重压力,生产利润最大化与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田鹏说,保持果园系统的生态优化是实现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全国规模化的现代果业园区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预计5年后果树产业将有30%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果品安全和供给,有利于促进果树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田鹏说。

    现代果树产业的经营主体正由原来的家庭承包农户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多种形式转变。田鹏说,类似褚时健、柳传志等人物和企业的参与,促使经营主体产业意识、技术水平等不断提高,传统果树产业的农业化经营已经悄然打上了工业化生产元素的烙印。

    果树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力成本攀高,农机农艺结合是我国未来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机械定植、水肥药一体化、机械采摘等已成为当下先进的生产方式。

    “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果业物联网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克服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时空限制,整合产业数据信息,形成全国果业一盘棋的格局。销售渠道的电商化,使网络或微信定购水果成为当下流行的生活方式。”田鹏说。

    “褚橙”、“柳桃”、“潘苹果”的营销成功,证明了品牌的魅力。田鹏说,果树集观赏、品鉴、游玩等特性于一身决定了其做为休闲农业发展重要内容的先天优势,休闲果业的发展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有利于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