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这个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在全国上下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大潮中,以其求实创新的改革成就、独具特色的思维智慧、融会贯通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巨画中最夺目最耀眼最引人的经典之章。国庆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再次走进江阴市华西村,探秘华西村为何能创新转型、超前发展?华西村究竟依靠什么走上了又一条腾飞之路?华西村到底依凭什么始终引导中国农民在不断实现新的梦想?
生于斯、长于斯,华西人在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骄傲和自豪时,也吐露出由衷的赞誉和心声。这就是吴协恩书记全力打造的“五个华西”——理念华西、创新华西、转型华西、文化华西、百年华西。
“说白了,新常态就是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有胆有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围绕“新常态”,吴协恩提出:新常态就是要有新理念,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处理现在的事情,而要辩证地用创新的思维应对复杂的变化。
他认为转型升级不能追新“赶时髦”,而要按照中央精神脚踏实地地转,要真转而不是假转,要实转而不是空转。过去老书记带领华西人大搞农业,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后来华西搞乡镇企业发展工业,解决的是“富口袋”的问题;现在就是要通过“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的转型升级,提升华西人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达到“数量转质量更创优,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在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到底应该把握好什么?在吴协恩看来,中国现在的转型,集中来讲就是两点:一是从过去的粗放式转化为集约型,二是从过去的无视环境转变到关心环境。环保不是简单地投点钱的问题,关键是从干部到村民都要有环保的意识、自觉的素质和长期的坚持。
他认为:一是处理好“三种关系”:“快”与“慢”、“大”与“强”、“多”与“好”。大不等于好,只有“强”才是真的好。大与好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快与慢需要合理的把握。如果转型转得太快,把村民都转失业了,那谁都会转。因此,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可持续的就是长久的,也是健康的。二是坚持好“三个考量”: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让村民、职工过上更好的日子。所以,要用危机意识推动发展,而不是用“莺歌燕舞”装点门面。最起码你要对得起这个企业,对得起手下员工,对得起集团的厚望。三是把握好“三个要素”:转型,一定要早、一定要稳,一定要在企业形势好的时候主动转,而且精力越足越要转,不能等到形势不行了,精力不够了逼迫转。华西如果10年前没有转,而是现在转,那一定会很难;如果现在还不转,等到10年后再转,那一定难上加难。
吴协恩还认为,发展经济过去靠胆量,现在靠胆识。胆,就是要有老一辈的拼劲和韧劲;识,就是要有新一代的智慧和知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应对瞬息万变的行业情形,我们必须迎接变化、拥抱变化、挑战变化,千万不能一成不变。因此,在发展上要抓牢“三个字”:传统产业发展要“稳”、把握机遇动作要“快”、资本市场利用要“活”。今后要充分利用“产业+资本+人才”这一模式,为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同时,要发挥自身体制活、节奏快、效率高的优势,做“综合化、特色化”、做“轻资产、活资产”,也就是从事的行业要兼顾短期、中期、长期三大利益,涉足的领域要具备稳定、健康、持续三大特性。
在使用好各类人才上,吴协恩的观点是,一要有“三个理念”:人事二字,“人”在前,“事”在后。顾名思义,只有先把“人”摆对了位置,“事”才能水到渠成。用好一个人,既要给他权力,又要给他责任;既不放大他的缺点,也不看轻他的优点;既要用有才能的人,更要用会用人才的人。最终目的,就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二要有“三种境界”:用人不要不懂装懂,要让懂的人管懂的事;不要外行管内行,要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特别是不要狭隘地把别人当成“打工仔”,要有智慧把他们变成“投资者”,要有眼光把他们变成“合伙人”,要有胸怀把他们变成“自己人”;三要有“三个要求”:我们用的人才必须是责任感重的人、大局观好的人、事业心强的人,这不仅仅是赚到钱的问题,更是价值观的问题;四要有“三个尺度”: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要容得下别人;只要不是方向性分歧,就要敞得开胸怀;只要不是顽固性缺点,就要放得下偏见,毕竟人不可能完美到没有一点瑕疵;五要有“三个原则”:我们既不能让能人“束手束脚”,也不能让庸人“空占其位”,更不能让下面人受到“无谓冤屈”。总之,对于别人的缺点要包容,但不能纵容;对于自己的下属要爱护,但不能袒护;对于受到的委屈要争气,但不能泄气;六要有“三种责任”:不管你是一个书记,还是一个委员;不管你是一位村民,还是一个职工;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也不管你担任何种岗位,多么忙并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要明确自身应该忙什么,应该怎么忙?这就要首先明确责任。责任在哪里,心思就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成效就在哪里。
对此,吴协恩深有感触地说:老书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提出过“好路、好车、好司机”,他这个理念影响和促进了华西几十年的用人和发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现在,吴协恩提出了一个“新三车原则”:合适的人请上车,到站的人开心下车,坐错的人换辆车。他认为,只有这样,华西这辆车才能开得更稳、更妥、更好。一个人脑袋不富,财富再多无非“土豪”;一个厂效益不高,产值再高虚有“其表”;一个家环境不好,房子再好并非“依靠”。
他多次强调让青年人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接受锻炼,就是看重他们的水平、注重他们的创新、器重他们的闯劲。其实,对青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就是对未来的关注和担当。因为,只有今天的青年人好,明天的华西村才会更好。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曾经的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伟大成就,还造就了吴仁宝、吴协恩这两位杰出的中国农村改革先锋。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悟到,今天,以吴协恩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村官”,更是用鲜活的事实让人们见证了幸福生活的真谛,用生动的实践向人们阐述了转型发展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