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6日 星期六
“去碳化”战略目标不是梦想
——德国能源储存市场采访印象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 钢

■今日视点

    今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G7峰会上,默克尔总理代表G7首脑提出,在2050年前大幅度削减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实现世界经济“去碳化”战略,并到本世纪末实现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的目标。这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战略看似非常有雄心和担当,但许多人士对此存有异议,认为这只是政治家的意愿,真正实现难度很大,怀疑各国能否顺利实现能源转型。

    然而,记者近日对德国能源储存市场采访后得出的印象是,德国对能源转型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德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能源转型所需要的高新技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市场普及,“去碳化”战略目标至少在德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成趋势

    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能源和环境问题专家安娜女士介绍了电池在德国能源存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2014年德国发电总量6104亿千瓦小时,可再生能源电力已达1574亿千瓦小时,占消耗电量的27.8%,而2004年为10%,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35%,2030年达到50%,根据这个增长趋势,到2050年就可以达到占消耗电量的80%。

    目前在德国可再生能源中贡献最大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其中太阳能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2014年德国太阳能发电总量已达380亿千瓦小时,其中大部分为发电量30千瓦小时以下的私人住房屋顶小型太阳能装置,它不仅满足了住户用电需求,还可以将剩余电力出售给公共电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是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它可以减少火力集中发电带来的大量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这一灵活机动发电模式也为储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储能电池能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储能电池可以在风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供电充足的时候将能源储存起来,在供电短缺的时候释放出来,使电网平稳供电,这不仅对电网安全非常重要,而且能大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据太阳能和能源存储专家托比亚斯介绍,德国2014年家庭使用太阳能的每度电价格(含太阳能装置成本)已下降到0.35欧元,随着电池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太阳能越来越受普通家庭欢迎,德国2016年就能实现政府早先提出的“10万太阳能屋顶计划”。

    除了普及家用太阳能电池外,德国大型储能电池也发展迅速,大型储能电池不仅可以收集多余的太阳能,还可以收集风能、生物质能和普通能源,平衡电力供应。德国大型储能电池供电已达570兆瓦,每兆瓦价格约3200欧元。目前德国已建成了1兆瓦到10兆瓦的多个锂电池或混合电池示范项目。

    新储电系统让工厂用电零能耗

    位于柏林阿德勒霍夫科技园的尤尼克斯(Younicos)是一家研发储能电池集成和提供方案设计的高科技公司,据公司发言人菲利普介绍,利用该公司研制的高智能集成控制软件,可以将各种可再生能源或常规能源存储到高效电池系统中并随时调用,其反应时间不到200毫秒,比普通电厂电力平衡系统要快3000倍。该公司为客户提供1兆瓦到6兆瓦的高能钠硫电池系统;200千瓦的高效锂离电池系统;兆瓦级智能转换系统,以及1兆瓦的储能电池柴油发电机系统等。尤尼克斯目前已在德国、美国等地建成了20多家电池发电厂,这种不依赖于普通电网的电池发电厂特别适合于医院、机场、国防等对能源供应敏感设施。

    在柏林市郊,记者还参观了通用电气德国公司的混合能源工厂,这家工厂生产混合能源控制装置CHP。CHP控制单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电力和普通电力,甚至企业生产过程的余热所发的电收集起来,储存到电池集成块中备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虚拟电厂来控制供电,并可将多余电能提供给公共电网,平衡电力供应。有趣的是,这家工厂本身就建立了一套这样的系统,在工厂厂房的屋顶上铺设了6900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小时可产生电力621千瓦。还有一个由154块电池组成的电池储存系统,储存能力200千瓦每小时,以及一个25立方米的储热装置。就是这样一个系统满足了这家工厂的整个用电需求,实现了自产自用零能耗。

    中国目前在能源供应和能源储存技术方面与德国差距还很大,一方面许多地方采用火力发电和集中连片供电,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电力供应不足,许多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没有加以利用;一些已经建起来的风电和太阳能电力装置无法有效并网发电。这其中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能源体制还停留在集中供电、集中管理的单一模式。根据德国的经验,未来的能源供应模式将呈现分散化、精确化、智能化的趋势,能源供应不再为少数能源巨头所垄断,而是每个企业,甚至每家每户都能为此做贡献。只有这样能源效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打造一个清洁低碳的社会,社会和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科技日报柏林9月2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