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释放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提到中美科技合作,中国驻美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李朝晨一脸的兴奋和自豪。
据李公参介绍,中美两国自1979年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个首批政府间协定之后,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两国科技合作从未间断,发挥着破冰船、稳定器、助推器的作用。
科技合作已成重要支撑
根据《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中美两国定期举行多部门参加的科技合作联委会,目前已轮流举行了15次会议,成为统筹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常态机制。去年9月第15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华盛顿召开时,中方10个部门的代表、美方11个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双方就两国科技优先领域、基础研究、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地震、气象科学等议题做了联合汇报,并确定了下一步合作方向。中美科技合作执行秘书会不久前在中国举行,探讨了科技孵化器合作、青年科学家交流、食品、水和能源的创新、清洁炉灶合作、智慧城市/城镇化智能基础设施等议题。
目前,两国相关部门在科技协定框架下,已签署了近50个合作议定书和谅解备忘录,涵盖多个领域,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伙伴、有重点、高水平”的良好格局。植根于科学家内心深处的合作理念一直释放着正能量,科技合作已成为中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三大支柱的重要支撑力量。
创新对话机制成为亮点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对各自的政策产生疑虑和不解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通过对话来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成为双方的共识。自2010年起,由中国科技部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牵头的中美创新对话机制,迄今已举行了6次,为两国间科技、经济部门及企业开启了一个独特的双边沟通机制。6年以来,对话议题从存在严重分歧到达成基本共识,由坦诚对话引向促进合作,形成了从解决问题入手,到研究原则,到分享最佳实践,再到开展示范项目的新模式。
2015年6月,第6次中美创新对话在华盛顿举行,科技部部长万钢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共同主持会议,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及产业界、学术界代表就中国科技改革进程和美国创新战略新进展、企业间研发合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研究、如何促进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生态等议题深入讨论,就创新政策的一些原则达成共识。通过剖析案例分享最佳实践,并就“智慧城市/城市化智能基础设施”合作议题达成一致。中美创新对话已成为中美政府间高级别对话机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双方科技合作的空间,为两国创新合作开辟了新亮点。
清洁能源研究誉为典范
对话不仅能够增加了解,增进互信,还可以产生合作典范。中美双方于2009年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共同支持清洁能源汽车、清洁煤和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形成了近100个企业、国家实验室和高校参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被双方领导人共同誉为中美合作的典范。
CERC在中美科技合作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双方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组,事前商定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安排,有效避免了知识产权纠纷。双方通过联合发表论文、共享数据库、联合测试、示范工程和共同制定标准等不同方式,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CERC合作发挥了科技先导、以技促贸的作用。通过CERC这一平台,双方产业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促成了多项重大合作,为双边技术转移和产品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窗口。两国通过共建示范工程,展示了自身的优势技术,扩大了产品市场知名度,为未来研发和贸易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美科技合作互利共赢
中美科技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已经开始向外辐射,造福世界。2013年,科技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成立卫生科技联合工作组,在卫生领域开展科技合作。2014年,双方共同在美举办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讨会,确定了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等四个重点领域。中美专家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源状况临床数据现状以及已开展的前期合作进展、下一步合作优先领域及组织方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广泛共识。此外,中美在共同抗击埃博拉病毒及新发传染病防治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交流。
李公参最后表示,中美科技合作可以说是互利共赢、硕果累累,当前两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合作稳步推进,环境领域合作渐成热点,卫生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人文领域合作内涵丰富,其他领域合作亮点纷呈,官产研学立体互动。能源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卫生健康、减灾防灾等领域的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提供了机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加强创新创业领域的合作,以科技合作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繁荣,已经成为两国共识和努力的方向。面向未来,中美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的潜力依然巨大,广阔空间大有可为。(科技日报华盛顿9月20日电)
上图 中美双方于2009年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共同支持清洁能源汽车、清洁煤和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形成了近100个企业、国家实验室和高校参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被双方领导人共同誉为中美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