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英杰 冯金源 本报记者 张 强
铁流滚滚,万众瞩目。9月3日,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军乐声,第二炮兵核常兼备导弹方队一枚枚披着绿色迷彩的新型大国“长剑”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揭开了中国又一支新型战略导弹的神秘面纱。这就是东风26战略导弹。这支以精确打击惊艳亮相的“核常兼备、慑战一体”的中国新型号战略导弹的横空出世,在一瞬间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核常兼备,这是一支战略导弹的新军,是第二炮兵此次受阅最年轻的导弹旅;东风26,这是一柄大国新利刃,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未来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强军目标吹响集结号角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一排排钢铁巨龙整齐列阵,威武壮观。而在千里之外的塞北高原,该新型号导弹正迎着朝阳进行最后的出厂测试,偌大的发射场坪上,车流滚滚、川流不息。
一边是“第一街”前人声鼎沸,一边是密林深处悄无声息;一边是恢弘壮丽的阅兵盛典,一边是暗流涌动的实战演练。双线作战,该旅官兵豪情满怀,气势震天。
还记得那年,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云波诡谲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大力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力量建设,全面提升精确打击能力!
一时间,从四面八方涌来,从天南海北汇入,火箭兵奏响了创业征程的前奏序曲。
从中原腹地到西部雪域高原,从苦热难耐的东南沿海到东北边陲的林海雪原……大国利刃淬炼崭新锋芒。一路走来,该旅不断提高部队实战能力,坚决迈开跨区实战演练的步伐,部队的远程机动、野外生存、信息联通、快速反应等作战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检验和提高。
参加受阅展现一流风采
作为受阅方队中最年轻的劲旅,最新锐的武器,全体参阅官兵叫响:“牢记使命苦练本领,向祖国和人民展现一流风采”的口号。
此次参加受阅任务,部队新、装备新、人员新,挑战异常严峻。
“没有挑战,没有困难,那抽组我们来干什么!”在受阅方队组建大会上,方队长尹建设率先表态,“我们要敢啃硬骨头,能打困难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没有受阅经验,该方队就邀请全军优秀教练员进行现场辅导,讲授训练要领,传授阅兵经验;广泛开展“三帮一带”活动,上至方队领导下至班排战士,形成互帮互进、整体提高的良好氛围。
没有阅兵人才,方队曾经有5名参加过上次大阅兵的官兵主动要求“一岗三责”:既当乘员又当教练员还当设计员,研制多种辅助器材,带领方队阅兵训练扎实开展,多次考核名列前茅。
阅兵训练中,导弹发射车驾驶员在温度超过50摄氏度的驾驶舱一坐就是4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浑身湿透。在烈日炎炎的训练场,官兵一站就一整天,许多官兵的肩膀都被枪背带烫出了乒乓球大小的水泡,水泡结痂,疼痛难忍。上等兵刘志昆后背的伤疤溃烂痛如针扎,但他依然坚持站在队列中。他坚定地说:“我们是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的,革命前辈能忍受的痛苦,新时期的战士同样能够坚持。”
首战必胜打造战略利剑
新型利剑首次崭露锋芒,将会吸引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在该旅阅兵动员大会上,该方队政委宗昌明动情地说:“这次阅兵不是战场胜似战场,我们首次亮相就要首战必胜!”
沙场亮剑、历经万难。年轻的火箭兵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
镜头转向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该旅上百名官兵上高原、过冰河、闯戈壁,在漫天飞雪中测试武器性能,在崎岖山路上测试装备机动指标,承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官兵们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嘴唇发紫、呼吸困难、头痛欲裂。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官兵们先后收集各类数据1260余组。
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惊心动魄,铸就了这支部队勇争第一、勇创一流的灵魂实质,也熔铸了官兵的血性和豪气。
(科技日报北京9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