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无名英雄,甘于奉献,无法享受迈着威武雄姿走过天安门,被鲜花、掌声包围的喜悦,在阅兵工作中默默付出,无怨无悔。
他们就是为阅兵提供有力信息支撑的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的某测绘信息中心、某气象水文中心、某通信团、某指挥自动化站、某通信装备技术大队等部队。他们用精湛的技术、顽强的斗志确保了阅兵有序进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把脉天公”,观云测雨保阅兵
7月11日上午,某气象水文中心分析卫星云图、雷达图像测定,7月11日至1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持续高温。于是,他们发出高温天气警报。12日这天,虽然气温将达到39℃,阅兵训练基地地面温度高达60℃,但由于阅兵联合指挥部和各级依据该气象水文中心的预报,及时采取措施,无一官兵出现中暑现象。
该气象水文中心主任杨涛告诉笔者,他们展开阅兵保障以来,发出天气专报1期、天气预报简报75期、强降雨高温预警3期、会商纪要4期,准确率达90%以上,保证了受阅部队日常训练合理安排,顺利进行,被参阅官兵称为能“把脉天公”的人。
这次阅兵气象保障,该气象水文中心抽组15名专家骨干组成。气象水文中心总工程师胡俊忠说,这些预报员都有参加重大军事活动演习保障的经历,有的已经从事三十多年的气象工作,具有丰富经验。
今年,北京地区降水频繁、雷雨频发,加之受阅部队训练场地空旷,易受雷击,为确保参阅装备和人员安全,精准预报天气尤为重要。于是,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重点区域气象水文历史、实时资料,建立完善了气象水文数据库;从地方气象局协调专线,实时传输天气资料;建立大型的自动气象站,实现了实时监测;与总参、各军兵种气象中心和国家、北京市气象局等单位的十几位气象专家组成专家组,作为阅兵指挥气象保障智囊团,专门负责阅兵气象保障工作。
“精准绘图”,为阅兵指挥装上“明亮眼睛”
“装甲分队按照专题图机动,在建国门桥无法通过。”
某测绘信息中心参谋张浩接到对受阅部队进入和撤离路线图反馈结果后,立即派人现地测量,重新规划路线,再次下发受阅部队试验论证,直到异议为零。该中心总工程师温立新告诉笔者:“阅兵地图是领率机关进行阅兵部署、指挥、定位、疏散的‘眼睛’,事关国庆阅兵的成败,一个小小的疏漏或误差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绝不放过半个疑点。”
去年10月,该测绘信息中心受领了制作阅兵专题图的任务。然而,这次制作阅兵专题图要求资料新、要素全、内容准、精度高,且表示物体形象生动,与常规作业有很大不同。他们挑选业务骨干,出动数十人次对长安街及附近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对高达建筑物和重要路口等信息数据进行认真采集,为阅兵联指和参阅部队共标绘、制作“机动进入天安门地区路线图”“天安门阅兵式列队全图”等各类专题图100余种,共计数千幅,反复修改千余次,做到了件件是精品。喷绘地图近9000平方米,压膜1200余平方米,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
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王剑忠介绍说,该测绘信息中心研发的“阅兵组织实施电子沙盘推演系统”,成为阅兵指挥的亮点工程。该系统采用多源地理信息融合、三维视景仿真等技术,以遥感影像为底层数据,建立了覆盖阅兵训练、机动和组织实施相关地域的多尺度地理空间环境和三维建筑模型,具备模拟部队机动、设置行军速度和梯队间距、计算行军长径和时间、显示阅兵指挥要素,对阅兵式、分列式进行推演等功能。为阅兵指挥制定部队机动计划,检验阅兵组织程序,组织阅兵行动预演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
“妙手神医”,让阅兵指挥“中枢神经”更灵敏
编织阅兵指挥“中枢神经”的通信部队研发的信息网络、指挥控制、态势监控、信息服务和阅兵保障“五大系统”,使国庆阅兵通信做到了“天上通、地上通、处处通、时时通、保密通”。
军区信息化部部长张宏向笔者介绍说,指挥通信能否畅通,事关阅兵成败。既要保障阅兵联合指挥部不间断地对受阅部队进行指挥,又要对部队行动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既要保障静态条件下的通信指挥,又要保障机动条件下的全方位联络;既要保障摩托化开进的受阅部队,又要保障铁路输送中的装甲车辆及空中梯队;既要保障阅兵现场,又要保障外围警调、装备修理、联合军乐团等。
某通信团受领任务后,及时抽组精干力量,组成传输、线路、视频、CDMA、集群等8个保障分队,先后动用近千人次,车辆近百台,在天安门地区、长安街沿线和阅兵训练基地完成铺设光、电缆线路19条数十公里;组织光缆开口引接上百处,电缆开口引接15处,安装电话1100多部。为按时高质量完成阅兵光缆铺设任务,三营十一连连长刘琦冒着大雨,带头钻入人井,在齐腰的臭水中精心施工,4小时完成1.2公里的光缆铺设,确保了阅兵训练的正常进行。话务员刘娟和话务员宋雨臻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了电话、交换机的安装,为做到百万次转接电话无差错,硬是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了2000多组电话号码的录入和背记。
“空中交警”,使阅兵指挥畅通无阻
第四次阅兵合练的前一天,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工程师张文华收到某方队通信受到干扰的申报,立即组织频谱监测力量对干扰源实施快速定位,查明该干扰源来自训练基地外的施工现场,与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协力处理后,通信恢复正常。
“阅兵现场,用频单位和装备多,干扰源多,如果不加以管控,在相对有限的电磁空间里,很容易产生自扰和互扰,导致感知迷茫、指挥协同紊乱。”信息保障队队长宋木国告诉笔者,该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就相当于“空中交警”,为用频单位指定使用频率,监测和管理“逆行”、 “非法占道”等违规行为,使大家“各行其道”“并行不悖”。
复杂电磁环境对确保受阅部队用频稳定提出严峻考验。受领阅兵保障任务后,该中心派出精干力量昼夜坚守在监测实施监控,收集数据。在该中心值班日记上,一组组数据格外醒目:统计用频装备技术参数数千部(套),实施电磁频谱监测上千小时,截取频谱图数百张……庞大的数据支撑,科学的统筹管理,确保了受阅部队的用频安全。(科技日报北京8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