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创业有风险,“技术孵化”来帮忙
本报记者 韩义雷

■创新创业园地 

    “继‘中关村创业大街’后,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将打造占地约600亩、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创业为主的‘硬创业’聚集区。”8月10日,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这个湾区的规划和创业大街一样,都是为了孵化创业。”

    “在创业大街,各种围绕互联网的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偏于‘软创业’。在湾区,这里将集中做技术聚集、精密技术研发等,并鼓励围绕技术创新展开创业。”在王茤祥看来,鼓励科技“硬创业”,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将起到降低创业风险的作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各地创业者行动起来。不过,创业有风险,入场须谨慎。一些创业者在没有靠谱项目时匆忙入场。钱花了不少,创业成功率却不高。王茤祥说,“由北大、清华、中科院等13家单位联合发起创建的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将成为中关村的‘技术孵化器’。”

    针对创业者项目含金量不高的问题,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推出了“我创新你创业计划”。“从协同院筛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项目,面向社会招募创业团队。团队和协同院的基金共同出资组成企业创业。”王茤祥说,“技术成果和创业团队结合起来,以核心技术创业,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不少中小企业,无力进行科技创新。为了破解这样的瓶颈问题,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推出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工程”。王茤祥说,“企业和协同院共同出资,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新技术。研发完成后企业转化,有利于中小企业存活和壮大。”

    “我们探索技术成果+合作企业模式。知识产权无障碍转移。协同院的技术成果由参与合作的企业直接使用,按照销售额提成或按年付费的方式给予协同院回报。我们还有技术成果+龙头企业模式,实施龙头企业整合创新工程,围绕龙头企业自身产业链规划研发一批技术,研发后由大企业转化。”王茤祥说,“依托协同院整合配置资源,可以实现成果转化专业化分工,进而提高技术孵化的成果率和市场价值。”

    为了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北京市海淀区出资4亿元、北京市科委出资4亿元、协同院募资2亿元,组建了协同创新母基金,用于偏早期、中试、放大阶段的项目。“按照市场化需求进行整合,我们意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找市场难、融资难、找产业化人才难等问题。这就降低了创业的风险性。同时,大学、院所的科研也更有针对性。”王茤祥说。

    未来,海淀将以北京协同创新园为中心建设“创业湾”。王茤祥说,“海淀将形成‘北湾南街’的创新创业格局,即北部区域的创业湾、南部区域的创业大街,软硬结合,为创新创业服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