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植水稻都是在泥浆地里插秧,没办法穿鞋,但现在的种植方法是干田抛秧,可以穿着鞋种植”。粉垄技术主要发明人、广西农科院研究员韦本辉说,粉垄技术获得突破,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可以让农民穿着鞋子插秧,可以使化肥减施20%,使水稻亩增126公斤,增幅达25%。
近日,广西科技厅委托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专家,对韦本辉研究团队等单位在广西北流市民安镇兴上村实施的“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项目,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经过收割、脱粒、去杂、称重,项目验收组组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庆宣布,“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平均亩产干谷620.23公斤,平均每亩比对照增产干谷126.07公斤,增产25.51%。
据了解,该项目试验示范面积100亩,粉垄耕作深度30厘米,传统拖拉机浆耕约15厘米;然后采用干田抛秧,回水后12—14天保持田间水层,分蘖盛期后以雨水养田为主。
韦本辉说,粉垄干土抛秧后回水定植,使土壤呈海绵状,吸水纳氧,在化肥减施20%左右的情况下,水稻仍表现后劲很足,最后增产幅度在25%以上,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进行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是韦本辉研究团队在总结2010年以来粉垄栽培水稻经验基础上,利用发明水稻粉垄生态高效栽培新方法的一种水稻种植全新模式。
2010年起经试验验证,韦本辉团队发明的稻田粉垄耕作深度为20—22厘米,增产幅度多在10%—20%;旱地作物,粉垄耕作深度多在30厘米左右,增产幅度在15%—30%。
2015年,韦本辉团队设计,进一步粉垄加深犁底层以下土壤,提出稻田、旱地粉垄深度分别加深到30厘米、35—40厘米,并分别在广西和辽宁、内蒙古、北京、湖北、吉林、四川、黑龙江等地应用。
在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等作物,粉垄深度达到35—40厘米,截至目前,作物前期表现根系发达,中期苗势明显好于传统耕作。
2015年,“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等试验示范开始在广西北流市民安镇实施,由广西农科院主持,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广西五丰机械公司、北流民安镇农技站协作实施。
韦本辉说,该技术前期禾苗先重长根,中期猛力发蔸长苗,后期生长旺盛呈现后劲十足;从中期以来,生长明显好于传统种植,化肥施用量减少20%,禾苗长势却仍十分良好,并最终获得高额增产;这体现了该技术可以节耕、节水、节肥、省工,改变了传统水稻高产栽培的肥水管理模式和耗肥耗水的“三黄三黑”种植模式,让水稻能按照自身生长规律吸取养分、水分,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告别了传统浆耕、脚踏泥浆手沾泥巴、串灌漫灌土肥随水外流浪费的水稻种植模式,有望使水稻生产劳动强度大、耗水耗肥的方式,向相对人性化、简约化、低能耗和环保型的方向转变。”韦本辉说。
记者了解到,在粉垄栽培水稻过程中,在田洞较平坦的田块粉垄栽培,农民没有提出因粉垄耕作打破犁底层而有漏水漏肥等问题。
参加测产验收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二级研究员白德朗博士认为,水稻粉垄干土抛秧种植技术的成功并实现大幅增产,是水稻生产方式上的一个变革,将是水稻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