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科幻迷心目中的“神作”《三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宣告杀青,进入后期特效阶段。在科幻战争电影被好莱坞独霸天下的态势下,电影版《三体》也许能给我国的科幻影视界注入一针强心剂。然而,很多军迷更关心《三体》中描绘的战争图景,是否对未来战争态势有新的启发。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三体》之前的未来战争
在五花八门的科幻战争电影中,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对人类科技进步的无限畅想。在未来,科技在为人类带来强大生产力和破坏力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无论是机器人肉搏的繁华都市,还是激光武器横飞的太空战场,美式科幻大片在为我们建构一个个如真似幻的梦境的同时,也以不同方式描摹着未来战争的面孔。特别是伴随着3D技术的突飞猛进,更让人们在带上3D眼镜的2小时里,几乎置身于真实的未来战场,跟主角一道直面人类的生死存亡。科幻与战争的联姻,一方面迎合了人们探索未知与神秘的渴望,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战争进行了银屏之上的预演。
科幻编剧们由此出发,对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种种可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在《绝密飞行》《机械公敌》等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高度进步使机器人出现了自主意识,给人类带来困扰;在《蜘蛛侠》《钢铁侠》等影片中,我们看到高科技武器落入恶人之手,大规模杀伤一触即发;在《生化危机》《我是传奇》等影片中,我们看到生化研究成果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全球性感染;在《第六日》《兵人》等影片中,我们看到基因改造与复制失控给社会、家庭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全面危机;在《机械战警》《源代码》等影片中,我们看到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在挑战着人类存在的主体性;在《隐形人》等影片中,我们看到隐身技术遭到恶用,不加控制的后果不堪设想;在《变脸》等影片中,我们看到外科医学高度发展后,其被用于正义目的的同时也引发了棘手的伦理困境。
然而,无论特效技术如何发展,科幻畅想如何天马行空,好莱坞科幻战争片似乎总有一些固定戏码在许多大片中重复上演。经典戏码之一就是:轻武器和徒手搏斗从来都是作战的不二选择。主角光环之下,轻武器和直线打击的动能武器一直是英雄手中的神器,敌人手中的玩具。即便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丧尸,装备精良的部队也还是坐着直升机,手持M4步枪向敌人扫射,其效果可想而知。在今年上映的《木星上行》中,男主角更是脚踩滑板鞋,右手小手枪,左手无敌盾,从头至尾凭肉身拯救世界。总之,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打斗过程的紧张刺激,以使用轻武器为主的近距离射击甚至贴身格斗,通常是科幻战争电影中最受关注的环节。精确制导的“大杀器”往往到最后关头才姗姗来迟,一举解决之前1个多小时内无数轻武器怎么也杀不完的敌人,以完美的爆炸场面映衬出英雄拯救世界的辉煌结局。
《三体》构思的全新未来战争
作为国内科幻作品中的佼佼者,《三体》的过人之处读者自有体会。虽然在故事架构等方面,《三体》不可避免的对前人经典有所借鉴,但这掩盖不了它作为一部优秀的科幻战争作品的创新之处。大胆的想象中,《三体》描绘的全新未来战争图景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科技进步与封锁的悖论。在人类对自身科技无限进步的畅想中,刘慈欣反其道而行之,在《三体1:地球往事》中,通过三体星人的“智子”将地球科技(基础物理学)封锁在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这就限定了人类与外星人进行斗争的手段,阻碍了人类“科技爆表”的可能,只能立足于当前的科技水平进行探索。无论是当代战争还是未来战争,科技的高度发展都是战争任何一方赖以取得优势的基础。在未来的时空下,面对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在科技创造力上遭遇灭顶之灾,无疑是敌对文明囚禁人类、取得胜利的最佳手段。
其二,发现即摧毁的“黑森林法则”。在战争观的建构上,刘慈欣超越了以往好莱坞大片中与外星人正面冲突的局限,以一种全新的宇宙观审视着地球与地外文明之间的微妙关系。根据“黑森林法则”,宇宙中的文明都是森林中的猎人,他们小心翼翼的隐匿踪迹不被其他动物或猎人发现。一旦发现风吹草动,猎人本能地举起枪,在发现的一刻就已将对方摧毁。而争斗的双方如果被第三方发现,则会面临同时被摧毁的命运。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地球人利用这一理论使双方进入了“威胁纪元”,暂时延缓了三体星人的进攻。“黑森林法则”也为人类探索外星文明的尝试提供了一种警示。也许,未来宇宙战场的宣战都以光速进行,只有在第一时间摧毁对方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存。而如果不幸单方面被对方发现,暴露一方的命运将充满未知。这种悲观基调的宇宙现实主义观不得不说是对“费米悖论”的一种妥协式解答(费米悖论,简而言之就是费米在1950年与朋友探讨地外文明时的一句话:“如果它们存在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出现在这儿了。”)
其三,“降维”攻击中的不对称之战。在《三体3:死神永生》中,“歌者”带来的终极大杀器“二向箔”以其全新的杀伤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当对手用一次攻击就能将自己存在的维度从三维降至二维时,这种武器装备上的严重不对称,已经让一切抵抗失去了意义。而同时消灭的,还有三体星人企图移居太阳系的美梦。“降维”攻击带来的不只是武器装备上的概念革命,其更深层次的创新在于对物质存在方式的大胆畅想。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超出三维的空间,那么,人类制造更大杀伤性武器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与其在三维空间中厮杀,不如跑到第n维空间中“坐山观虎斗”,最后再发射个“降维”武器,结束一切恩怨是非,岂不快哉?
《三体》之战已经点燃
科幻作品虽然畅想的是未知世界发生的未知事件,但其作者生存在当代世界,不可避免的要从现实世界的经验出发进行艺术创作。在《三体》令人眼花缭乱的想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现实映射。与其说刘慈欣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未来战争的一扇门,不如说他只是用科幻手法展现了基于现实世界的战争隐忧。
三体文明作为整部作品的“大反派”有其深刻的现实烙印。在当代的国际交往中,任何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文明都可以被看作是三体文明的现实版本。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此类文明对更好生存环境、更多资源的渴望是迫切而持续的,加上自身拥有的强大战争实力,他的存在对其他文明来说无疑是长久的威胁,而任何与其直接对抗的文明都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在军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抗双方很可能都已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力量,那么对抗就是一场指向同归于尽的零和博弈。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大国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能力依然具备。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交往成了大国间小心翼翼的博弈,谁也不敢率先触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试图摧毁对方的尝试也意味着自我毁灭的开始。《三体》中遥远的高级文明就是三体星和地球之间强大的“平衡手”,只不过在当代,这把平衡之手变成了人类所能达到的物理摧毁的极限——核武器。
刘慈欣从硬科幻的视角对未来战争和人类命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抛开其作为大众文学作品的艺术和娱乐成分,不乏对战争与和平、谦虚与傲慢等主题的深刻挖掘。在未来战争图景的背后,《三体》描绘的人文关怀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这部夹带了国内科幻界和读者们颇多情感的“中国式科幻”作品能否在其电影版中大放异彩,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