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8月7日电 (记者游雪晴 实习生魏嘉)在7日召开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在气候变化研究对卫星遥感的强烈需求背景下,大力发展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研制我国自主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
据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介绍,空间遥感载荷辐射定标是将遥感器以数字化方式记录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地球目标的辐射量值,将没有物理意义的数字码值或图像转换为有科学含义的辐射物理量。如同给温度计和―把尺子精确地刻上刻度,卫星定标就是给空间仪器观测数据进行量值刻度,但是这个定标过程比起一般的地面仪器标定要复杂许多。
记者从研讨会中获悉,气候变化研究需要甄别每百年不到1K(10年0.1K)的温度变化,现有的辐射定标技术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美国、欧洲科学家提出未来必须利用空间技术的进步,彻底解决遥感仪器定标问题。所谓发展“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就是要研制一颗具有极高辐射测量精度的定标卫星,利用这颗卫星与其他遥感卫星对地球同一目标的同时空观测,去“标定”其他卫星,从而将将辐射测量基准“传递”到别的卫星之上。然而,由于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定标精度要比现有遥感卫星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必须完成原理突破和技术革新。
王劲松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曾针对空间辐射基准源研制关键技术部署了前瞻性项目。随着项目的启动,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的概念得到国内科技与航天部门的认可和关注。未来应力争在原来的基础上,突破空间遥感载荷的高精度星上辐射定标核心技术,建立我国自主空间辐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