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打造“中国好奶粉”还需研究什么?
段梅红

    ■科技观察家 

    每年的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在这个时候说奶粉,是因为,配方奶粉的生产参考“金标准”正是母乳的营养成分,所以说说也不算太“离题”。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后,很多消费者都想方设法地购买“洋奶粉”。一位年轻母亲在收看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时感叹:“什么时候能有一款‘中国好奶粉’呢?”

    在许多家长心目中,新西兰奶粉是最好的。然而,新西兰的婴幼儿奶粉专家劳伦斯·艾尔斯教授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进口奶粉奶源虽好,生产标准也较高,但妈妈们千万别忽略了奶粉本身的营养配方比重。”

    艾尔斯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解析。

    首先是地域的差异。东西方地域差异很大,即便同属亚洲,日本与中国的地域差异也很大。日本靠海,饮食结构以鱼类、海鲜为主,海鲜中丰富的锌、碘可以满足宝宝的营养摄入,所以日本配方奶粉中锌、碘的含量都偏低,而这恰恰是中国宝宝需求的。

    其次是人体体质的差异。人类的体质是通过遗传得来的。东西方存在的地域、气候、饮食差异,形成了东西方人种的体质差异。肉食为主的西方人小肠长度较短,后代胃蛋白酶分泌多,宝宝胃肠功能很强,喝纯牛奶都没有问题。而素食为主的东方人小肠长度较长,后代胃蛋白酶分泌少,胃肠功能很脆弱,而大部分进口奶粉都是按西方人的身体特质来配方的,中国宝宝喝了上火不消化大便干燥自是必然。

    其三是饮食结构的差异。西方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微量元素普遍摄入较多,所以欧美宝宝的妈妈在哺乳期的膳食中摄取的钙、铁、锌相对充足,因此在微量元素的添加上要求不高。而东方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中国妈妈母乳的微量元素水平特别是钙、铁、锌比较低,但这些元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品艾尔斯教授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谈论奶粉问题时,媒体议论最多的是安全,业内评价最多的是标准,消费者讲究最多的是品牌,而艾尔斯教授最关注的则是妈妈!因为,配方奶粉是对妈妈乳汁的模仿,所以我们会在很多奶粉的外包装上看到“接近母乳”、“类似母乳”的字样。

    然而,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国人母乳的科学系统研究,缺乏相关科学数据,需要时都是借鉴外国人的数据。由此可见,要生产出中国宝宝需要的“中国好奶粉”,不仅取决于原料、标准、生产技术、检测手段,还取决于对“中国妈妈”的了解。

    据悉,目前已有中国企业开始做这一功课了,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专题科研项目也已经启动。我们期待好声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