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6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并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全文发表了该疫苗的临床研究成果,引起了全球关注,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因此名声大噪。
这家坐落在天津开发区西区、人员不足百人的小公司,缘何能研制出让世人惊叹的抗埃博拉疫苗?其疫苗又是如何在许多性能上超过了当今世界顶级的人用疫苗企业?前不久记者来到了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见到了董事长兼总经理宇学峰和他的创业团队。
抗埃博拉疫苗将他们推向前台
宇学峰是一个健壮、儒雅而又十分健谈的人。谈到抗埃博拉病毒疫苗,宇学峰说,这是他们与军科院合作取得的成果。早期军科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在实验室搞出了埃博拉病毒疫苗,但是他们缺少规模化的生产技术。“简单说,就是军科院有基础研发,我们可以做产业化。”2014年9月份他们开始介入,11月份第一批可以给人注射用的疫苗就生产出来了。
宇学峰把速度归结为“一个巧合”:“我们这套产业化技术原是准备做肺结核疫苗的。结果埃博拉来了,我们很快把这个技术用到了埃博拉疫苗上,并且成功了。送检合格后,我们以最快速度向监管机构申请临床。12月13日我们拿到临床批件,12月27日开始临床试验,到了今年1月9日,参加临床的120人都已经免疫完了,这个速度可以说是超出很多人想象。”
在第三次埃博拉疫苗世界卫生组织(WHO)协调会上,康希诺的报告引起了WHO很大的兴趣。“因为世界上当时只有GSK、默克、强生和我们四家搞出来了埃博拉疫苗,而那三家的疫苗用的基因都是从1976年原始的埃博拉病毒中获得的,而我们用的是2014年的,更接近当下埃博拉疫情。此外,他们的疫苗须在-80℃条件下保存,而我们的疫苗在2—8℃就可以保存,在37℃高温下活性可以保持两个星期,这个对非洲国家来说更为实用。”宇学峰说,“可以说这次抗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我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也把我们公司推到了前台。”
联手创业实现专业人向创业人的华丽转身
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2009年底由4个归国博士创办的,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世界顶级的生物医药企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要办就要办成一个世界一流的人用疫苗企业。”正是有了这一梦想,他们结伴回国创业,并选择了天津。
翻阅4个创始人的简历:宇学峰1991年出国,在加拿大取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生物制药企业里面工作,回国之前在世界最大的疫苗企业——巴斯德做到了全球菌苗工艺的开发总监。朱涛,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清华毕业,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回国前在巴斯德任高级科学家。毛慧华,1988年获博士学位后到国外做博士后,长期做生物医药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邱东旭,1988年获博士学位,在德国做博士后,读了MBA后就进入生物医药投资行业,目前主要负责公司商务资本运作。这是一个既有技术,又有管理,还有懂得资本和商务运作的人员组成的创业团队。
公司成立之初,他们通过技术转让获取了第一桶金,并开始承担天津市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计划地在人用疫苗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高水平的产业化项目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宇学峰说,世界顶级医药公司美国礼来制药公司亚洲基金已经注资入股。目前只要公司需要,很多风投机构都希望入股注资。
谈起回国创业的感受,宇学峰说,创业需要具备多种要素,一定要有团队。尤其是搞生物制品这个行业,绝不能单打独斗。创业有很大的风险,先别定位想挣多少钱,要想我要做成一件什么事,有一种“忘我”,才能“有我”。在人用疫苗领域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这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在许多疫苗的研发上其实并不落后,差距主要在产业化方面。我们作为在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有能力,也有责任回国改变这种状况,干出一番事业。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几个人决定回国联手创业,进行了一次从专业人向创业人的转身。
在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乏国家“千人计划”、天津“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高端外国专家,他们肩负着一个又一个国家重大医药专项、863计划项目。公司从2009年底成立至今,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针对百白破、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的疫苗研发和临床申报,吸引风险投资超过1亿元。目前,埃博拉病毒疫苗已经完成了临床一期试验,不久后将在非洲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明年,占地6.5万平方米的康希诺疫苗产业化基地将投入建设,预计在2018年投入使用。除了埃博拉疫苗,这里还将生产组分百白破疫苗、脑膜炎结合疫苗、肺炎疫苗等多个疫苗产品。
宇学峰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他们将有七八个产品进入市场,并有两三个疫苗有望进入国际市场,预计实现三十亿左右的产值。此外,还会陆续有六七个新的产品进入临床申报阶段……倾听着宇学峰的介绍,让人感到一颗未来生物医药之星将要从这里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