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全面加快“三城两基地”建设 在西部地区率先崛起
——访广西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广西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中)在调研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工作。

    千里西江,浩荡东去。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双核驱动”战略加快实施、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高铁高速交汇贯通,地处千里西江水系的黔、郁、浔三江汇集之地的广西桂平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人口最多的县域,桂平市如何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在新常态下迈出新步伐,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西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

    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

    实现在西部地区率先崛起

    记者:桂平既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郡,也是一座新兴现代城市,在广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桂平当前的发展形势?

    杨评防:桂平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区位凸显、蓄势正发、潜力巨大”的城市。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黔江、郁江、浔江在城区交汇,是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策源地,也是世界上首例比丘尼舍利子诞生地,享有“华南佛都·天国故里·天下奇城”的美誉。桂平既是连结华南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大西南物资出口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在广西的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桂平还处于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水运交通十分方便。全市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总人口196万,辖26个乡镇431个村(社区)。桂平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农林、水电、矿产等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桂平现有劳动力100多万人,近70%的劳工有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的经历,可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大量的熟练工人。当前,桂平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更加强劲,后发优势将更加明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2011年以来,桂平市按照自治区“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和“两个建成”的发展目标,以及贵港市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围绕打造成为桂东南区域次中心城市、南国宗教文化山水旅游城市、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城市、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工程、城市形象提升工程、旅游产业攻坚工程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广西前列。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当前,面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加快实施、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高铁高速交汇贯通等新机遇,桂平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引领,围绕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和贵港市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四大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十三五”规划,努力实现桂平在西江经济带乃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率先崛起,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交通先行

    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城市

    记者:交通基础设施是决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桂平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西江黄金水道等交通大通道汇集的重要节点。桂平如何以此为优势,加快打造交通枢纽城市?

    杨评防: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桂平西江过境168公里,处于泛北部湾和泛珠三角两个经济圈的交集中心,是广西打造“亿吨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水陆通道。桂平在广西的位置相当于武汉在中国的位置。近年来,桂平市抢抓广西实施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政策机遇,全力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推进辖区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西江黄金水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融入南宁1小时经济圈和广州2小时经济圈。

    2011年,世界上最大的内河单级船闸西江航运桂平二线船闸竣工通航,使桂平枢纽船闸过往船舶吨位由1000吨级提升到3000吨级,年单向总通过能力达到4200万吨,比一线船闸过闸量提高将近4倍。2014年,南宁至广州高铁全线开通,圆了桂平人民的“高铁梦”;贵港至梧州、桂平至来宾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桂平正式迈入高铁、高速经济的新时代。同年,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圆了几代桂平人民的“大藤峡梦”。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航运、发电和水资源配置为主,兼顾灌溉、生态保护等综合利用。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期9年,概算动态总投资339亿元,控制流域面积19.78万平方公里;电站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61.3亿千瓦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实施,圆了桂平人民的“西江梦”。当前,桂平市正在积极争取柳州至梧州铁路经过桂平并设站,配合建设荔浦至玉林、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桂平段以及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国安至垌心连接线,大力推进棉宠作业区等港口码头建设,加快构建连接园区、港口和城市的便捷通道,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努力把桂平打造成为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城市。

    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打造西江经济带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记者: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根本支撑,工业强则经济兴。桂平市怎样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加快发展?

    杨评防:加快工业发展是实现桂平在西江经济带乃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率先崛起,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桂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土地、矿产、水和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与广东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近年来,桂平依托区位、资源和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

    一是完善发展平台,打造工业洼地。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39平方公里的长安工业集中区,包括长安工业区、龙门(建筑陶瓷及高新技术装备)工业区、木乐服装针织工业区和西江船舶修造工业区等4个产业功能区。201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工业增加值60亿元,税收1.62亿元。2015年上半年,预计园区工业总产值70亿元,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8.4%。二是完善产业规划,培育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园区功能,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建筑陶瓷、生物化工和制药等4个工业产业为主导,重点培育了金源生物化工、清隆机械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龙头企业。通过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三是抓好招商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生命线,实行招大商、招好商、招强商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2011年以来累计引进工业项目84个,合同投资额107.3亿元,已完成投资96.6亿元。桂平连续荣获了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称号。四是抓好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全方位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碰到的融资难、招工难等难题。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82家;全市工业化率4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6%。

    坚持规划引导

    打造桂东南区域发展次中心城市

    记者: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根据广西城镇发展规划,桂平城市发展定位为桂东南次中心城市。桂平市如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

    杨评防: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桂平古称浔州,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从秦代属桂林郡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始建桂平县。自南梁至清末1400多年间,桂平县城一直是浔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1994年5月撤县设市。近年来,桂平市根据三江交汇、依山傍水、山在城中、城在山下、水绕城市的特点,利用广西将桂平作为唯一一个县域和全区14个地级市一起列入广西城镇发展规划的机遇,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政策,大力提升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把桂平打造成为粤港澳和南宁的“后花园”。

    一是注重抓好城市规划,科学引领城市发展。按照最终把桂平打造成为50万—75万城市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的标准,大手笔、大气魄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8000万元修编完善城市、园区、产业和城乡一体化规划。新的城市总体规划面积达73.5平方公里、人口达75万。二是加快城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围绕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50万,到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70万、小城镇达70万、新农村达70万“三个70万”的目标,加快新区建设,统筹旧城改造,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每年投入10多亿元开展城市建设大会战,完善路网、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2014年底,城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2万,全市城镇化率达45.5%。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风貌改造工程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美丽桂平”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实施门前、工地、客运和货运等“四个三包”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天网工程”和交通管理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积极争创自治区卫生城市,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凸显。

    坚持旅游带动

    打造南国宗教文化山水旅游城市

    记者: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桂平市如何充分发挥旅游富集区的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杨评防:旅游业是最符合桂平市情、最富桂平特色、最能充分利用桂平资源、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桂平市既有资源的优势,也有政策的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桂平山清水秀,美景众多,拥有四个国家级旅游景区:4A级景区、华南著名佛教圣地西山,4A级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和有“广西小三峡”美誉的2A级景区大藤峡。同时,还有北回归线标志公园、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一洞天的白石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罗丛岩、广西最高的古塔东塔、大平山动植物保护区等景区景点,桂平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在广西重点培育的六条旅游线路中,桂平是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线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桂平市坚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加大旅游资源的规划、保护、开发和招商力度,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攻坚旅游策划规划。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园策划方案。二是攻坚景区景点建设。加快西山、大藤峡、白石山、天王谷漂流、北回归线标志公园、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建设。三是攻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攻坚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五是攻坚旅游宣传推介。六是攻坚旅游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开发。和广西旅发集团签订了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七是攻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文创造市”活动,加快打造西山泉国际旅游养生度假区、影视旅游文化综合体、文化旅游产业园。八是攻坚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了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全力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9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3亿元,分别增长17.9%和26.3%。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打造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记者: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桂平是广西的农业大市,特色农业比较发达。围绕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桂平市做了哪些工作?

    杨评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桂平地处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的核心位置,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十分适合农业生产,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甘蔗、木薯、淮山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鱼、黄沙鲨等淡水养殖基地,有着广西“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桂平市以城乡风貌改造为重点,以产业规划和发展为支撑,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为保障,对国道、省道公路沿线200米可视范围内的乡镇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试点,力争实现城乡居住环境、产业发展支撑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一体化的“三位一体”的目标,探索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一是加强城乡风貌改造,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对西山镇、蒙圩镇和石龙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对二级公路沿线乡镇全面实施圩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改造,并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和南广高铁沿线村屯实施风貌改造。出台乡镇土地出让金全部返还乡镇的办法,加大扶持小城镇建设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居全区第一。玉桂、西山茶、黄沙鳖、金田淮山和白石山铁皮石斛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桂平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连冠”、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七连冠”。三是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加大向农村配套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力度,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

    坚持民生为本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桂平这样一个人口大市(县)来说,改善民生是重点,更是难点。在这方面,你们做出了哪些探索?

    杨评防: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桂平市作为广西人口、农业大市(县),人口多,基础差,地方财力薄弱,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们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014年民生支出34.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3%。

    一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城乡居民倍增计划,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建设。健全市乡村和企业四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常年外出农民工40多万人。二是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兜底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民生项目。2011年以来,减少贫困人口8.2万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2011年以来,改造棚户区1459户和农村危房1.4万户。三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2011年以来,建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491个,受益群众96.7万人;建成农村公路107条共732公里。深入开展“美丽桂平·清洁乡村”活动,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四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实施学校扩容提质工程,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7.4亿元建设各类校舍45.9万平方米,累计投入2.6亿元建设教师周转房公租房5115套。桂平是广西唯一拥有3所示范性高中的市(县)。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被评为广西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和广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着力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被评为广西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五是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平安桂平”建设,打击盗抢、涉毒、涉赌案件量在贵港市排名第一。审判机关收、结案数均居贵港市首位。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进一步上升。在全区率先建成渡口渡船视频监控平台。桂平荣获了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称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