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教会孩子们安全上网
本报记者 刘 燕 张 静

    愈演愈烈的网络威胁,正渐渐逼近全国3亿多未成年人。6月1日,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大力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培养造就“中国好网民”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用户日渐呈现低龄化的特点,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青少年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但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我们在今天启动就是要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培育造就新一代的‘中国好网民’。”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赢在未来”启动仪式上强调,做“中国好网民”,关键要做到“四有”: 一是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最大的风险是没有意识到风险,网络安全隐患就在身边;二是有文明的网络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三是有守法的行为习惯,在网络空间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下不能做的事网上同样不能做;四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看得见陷阱、挡得了暗箭、补得上漏洞,不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程序,不随便转发有害信息,注意保护个人账号和密码,及时更新应用程序补丁,让网络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培育‘四有’好网民,要做到四点。”鲁炜称,一要从教育入手,要建立健全全社会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二要从娃娃抓起,要推动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开展“护苗”“净网”等专项行动,铲除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三要从自身做起,维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四要全社会参与,需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钓鱼网站、病毒木马、诈骗短信……这些对民众们来说都不陌生;隐私泄露、账户破解、系统漏洞……这些离大众的生活并不遥远。对青少年来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少先队员代表王佳一为中国科技馆的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揭牌,这是由360公司做技术指导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关注网络安全的青少年科普基地,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高科技网络安全互动体验基地。

    我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整体薄弱

    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2015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这份我国“首次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揭示的很多我们平常忽略或根本不在意的现象反映出,不仅仅是青少年群体,我国下至7岁孩童,上至60岁以上的老人,均表现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基础技能普遍不足。

    “定期更换密码”最被普遍忽略,在调查中,仅有18.36%的人定期更换密码;17.05%的被调查者从不更换密码;另有64.59%的人在遇到问题时才更换密码;75.93%的被调查者甚至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这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82.39%;44.42%的被调查者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姓名全拼设置密码,其中青少年比例达49.58%。

    此外,在计算机安全使用上,离开时不锁定计算机、不设置开机密码的分别占62.08%和51.51%;不备份个人重要文件的占54.95%;使用存储介质(U盘、移动硬盘)前不进行病毒扫描的占21.21%。

    随意连接公共免费WiFi,已引发诸多安全问题,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在调查中,有高达80.21%的人会寻找公共免费WiFi,连接后浏览网页和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被调查者占45.29%,更有38.96%的被调查者甚至在公共无密码WiFi环境下进行网上支付。

    与此现象相关联,随着二维码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也日益增加。被调查者遇到广告宣传中有二维码时,“偶尔扫,担心不安全,但不知道怎么确认安全”的比例为46.31%,“从来不扫,认为不安全”的仅占16.73%,青少年被调查者中,“经常扫,不考虑是否安全”的比例占40.3%。

    网民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但借助互联网行使诈骗的案例却屡见不鲜,调查显示,遇到过网络诈骗的被调查者高达55.18%;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的仅占12.35%;觉得“金额不大,懒得处理”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分别为16.82%和26.0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比例占34.08%。

    “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足,公众缺乏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渠道。”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洪京一在解析报告时说,“当前我国网民整体维权意识不高。亟须加强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公众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科技日报北京6月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