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
孔雀缘何飞东南
——深圳市人才引进速记

    □ 李 来 本报记者 刘传书

    2013年,中国工程院增选51名新院士,郭仁忠的入选,使得深圳产生了建市以来的首位“本土”院士。郭仁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市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近几年,深圳又成功引进了陈国良、朱清时、杨焕明等7名院士。“现在,在深圳全职工作的院士已达13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深圳人社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据统计,仅自2010年至2014年,深圳市就引进人才达65万,其中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28.6万,引进市外在职人才36.4万。而自2011年开始启动的海外引智“孔雀计划”,至今已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953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近6万人。

    无疑,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没有人才引进,深圳经济就走不到今天。而在深圳市市长许勤看来,“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引得孔雀东南飞

    2009年8月,一位在美国从事新材料研究的青年赶到深圳参加一场认证交流会。在听完他的陈述后,深圳市科协和科工贸信委当即联名给深圳市委主要领导写信,希望将这个团队引入深圳。这位青年名叫刘若鹏。眼下,由刘若鹏等5名海外归国团队创建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超材料、智能光子、临近空间等革命性技术上已处于世界创新前沿,其专利总量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2011年4月,“孔雀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深圳在“海外引智”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深圳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以及高层次人才确认办法、认定标准、享受待遇、专项资助、团队评定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

    “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圳,政府对A类、B类、C类人才分别给予150万、100万、80万元的奖励补贴。”深圳人社局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深圳还在美国、日本、欧洲、澳洲设立了四个驻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并利用清华大学驻美国硅谷研发基地设立民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四处一中心”的建立,使深圳人才引进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了海外。据介绍,仅去年一年,深圳市就在海外举办了13场大型推介会和人才交流活动,收集了4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有效信息,组织86名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来深圳考察,促成了10个人才项目落地。

    2000年,深圳出台了专门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圳创业的政策,2012年,深圳又出台专项政策,提高了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圳创业的前期费用补贴金额,给出国留学人员回深圳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实惠。

    而长期落户深圳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已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专门针对国(境)外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人才开放,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人才交流载体。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十三届大会共有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家海外人才机构和科技企业参与,达成引智项目合作意向2200多项。

    “梧桐”引得“凤凰”来。截至4月15日,深圳市共认定孔雀计划人才953人,引进留学人员接近6万人,建立了17个留学人员创业园,有5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到去年年底,深圳市留学人员企业总数达3300多家,超亿元产值的逾30家,其中迅雷的年产值已过10亿元。“海归经济”成为深圳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的重要力量。

    构建“梧桐”生态圈

    牛憨笨于1999年带领一支科研团队来到深圳大学工作,开启了深圳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方式的序幕。

    在深圳,牛憨笨组建了深大光电子学研究所,还领导建立了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

    实际上,早在2001年《深圳市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的若干规定》发布之前,深圳已有多项人才政策出台。在深圳市人社局记者看到,多年来深圳市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多达数十项。其中,《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6项配套政策是深圳建市以来首个综合性配套政策文件(简称1+6文件)。从近几年来看,《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深圳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

    深圳人社局人力资源配置处副处长李小梅向记者介绍,从2010年以来,对于在职人才的引进,深圳市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此前单一条件式的人才评价模式,通过逐步整合招调工、调干、积分入户制度,对市外在职人才引进统一采取综合量化积分制的评价方式。她说,此前对在职人才采取的是单一式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政府颁发的学历、职称、技能证书,但实际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可能会被这些过于刚性的条件拒之门外。而现在所采取的积分制评价,通过建立包括学历、技术技能、投资纳税、发明创造、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年龄等三十余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人才进行综合量化打分,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全面、合理,不管是有一技之长的专长,还是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通才,都可以在深圳找到自己的归属坐标。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开始,深圳对于引进应届毕业生,已取消了对毕业生所在院校、专业、户籍性质、申办方式、指标等方面的限制,将选人、用人、进人的自主权交给企业。另外,深圳每年都会在毕业季前后举行多场次的公益性人才交流招聘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公益性的求职招聘服务。同时,深圳市每年都会开展市外应届毕业生专项招聘活动,组织用人企业分十几条线路,远赴其他城市高校招聘应届大学生。并且,政府还为企业搭建校企人才对接平台,促成企业和高校直接就引进人才进行对接。

    据深圳人社局专技处调研员陈捷介绍,深圳还鼓励企业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政府每年拿出不少的资金用于资助各单位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深圳市博士后设站单位已达225家,在站博士后达600余名,累计招收博士后1800余名。

    陈捷认为,近年来深圳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也促使深圳成为新型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产业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同样离不开产业。”同时,深圳成功引进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深圳虚拟大学园已入驻了57所高校,也带动了深圳人才的引进步伐。有一组数据说明,自“1+6”政策实施到2014年底,深圳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4620人,其中杰出人才1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20人,而其中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认定就占了一半。特别是近两年来,深圳市人才认定增长率高达30%以上。

    让深圳“有根”

    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不久的小李领到了住房补贴,他告诉记者,通过深圳人力资源部门,来深圳工作的应届大学生可分两次领取住房补贴,期间的办理手续并不复杂。

    作为一座创新城市,如何让进入深圳的人才扎根?为此,深圳实施了规模庞大的“人才安居工程”。为让来深圳的人才安心工作和生活,深圳市规划国土、住房建设、教育、医疗、财政等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为深圳打造一流的人才环境。深圳大学城图书管主动利用资源优势,为引进人才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按照《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和《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业务指南》等多项政策,深圳对于高层次人才入驻深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高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不再通过人才认定就可直接办理人才引进手续。对于海外飞来的“孔雀”,不仅按照ABC三类分别给予150万、100万、80万元的奖励补贴,政府还在“孔雀”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及时解决这些人才的后顾之忧。对于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政府给予住房补贴。而对于引进的在职人才,深圳则从入户、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工作安置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优惠规定,并采取广泛的激励机制,比如《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鹏城杰出人才奖评选办法(试行)》。

    记者在一份《深圳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的绩效评估报告》上看到,2005年—2009年间,深圳市对留学人员投入825万元的前期创业补贴资助,由此产生了3203万元的纳税,纳税在资助额基础上放大了3.8倍。据介绍,深圳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设立以来,已发放奖金12.87亿元,有1.62万人次获奖。

    去年,深圳市再次改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办法,提高学术研修津贴标准,修订博士后制度,大幅上调经费补助和生活补贴标准。“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博士后资助资金管理,探索建立博士后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博士后质量提升计划。”深圳人社局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