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习字闲趣
文·张 涛
图为古画中靠在书桌上的古代女子

■吾心吾性    

    自古文人多有雅兴,琴棋书画皆有所长。然现代以来,这些雅致的爱好与兴趣,于文人而言也不多见。但近些年来,文人字与文人画蔚然成风,方兴未艾。一些知名作家的字画开始流入市场,且价值不菲。甚至一些演艺界的名人也喜欢挥毫泼墨,行情也甚好,令许多人也艳羡不已。

    我虽非文人,但也算是喜好诗书。小时候在所谓的课外特长班练过几日“书法”。古人云,业精于勤,然因课业负担等多种原因,加之自己的慵懒,研习书法的“大业”没有几日便荒废了。这一荒废就是十几年。

    最近一段时间,身边的友人有在习字,偶尔也会发来一两张练字的照片,共享其练字的成果与快乐。我乃是一个俗人,但在所谓“烦恼人生”之余,总是有些对那些“几所不能心向往之”的文人雅士的优雅生活的向往。且近来杂事繁多琐碎,导致整个人也变得急进烦躁,遂有想借友人之鼓励,习帖练字之想法。不求成绩斐然,更无成名成家之奢望,只求能心平气和暂离俗世的喧嚣与繁杂。

    刚开始练字,并未照帖临字,只是随心所欲尽情挥洒,几笔下去虽然是酣畅淋漓,但字体无架构,行笔无章法,亦如钢笔字的“毛笔版”。自由洒脱之余,观自己的字,则愈加不喜,痛定思痛,决定临帖习字。

    选帖时,在颜、柳间犹豫不决,最后依“身材论”选择临帖颜体。颜体丰腴圆润,大体应了那句“心宽体胖”的老话儿,也正好表达挣脱世俗羁绊的“豪情壮志”。

    照帖临字,一笔一划,进退有据,但全无此前的自然随性。“闭门造车”般的尽情挥毫,虽自由自在,但这般书写的节奏与日常生活并无二致;临帖习字则不然,有“金科玉律”摆在眼前,先贤的字放在那里,犹如人在身侧,让自己也不敢放肆,只能“亦步亦趋”精雕细刻地沿着先贤的“笔迹”行走。不能龙飞凤舞,在稚嫩拙笨且缓慢的摹写中,人也慢下来了,静下来了。这一个“慢”字让自己与世俗生活的节奏拉开了距离。慢下来后,心境自然也随之变化,自己的笨拙在先贤的睿智面前更是微不足道,多的是崇拜与敬畏,人也就谦逊平和了许多。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刚开始练字,我都是用报纸练,尽管也可以,但总觉得自己不像“正规军”,不是那么严肃“正经”练字。后来从好友那里拿来了两刀宣纸,也换了一管用着舒服的毛笔,宣纸铺展在书桌上,拿着舒适的毛笔,顿时觉得感觉就不一样了,觉得自己也像个“正经”写字的了。其实,大家都知道,用什么纸与什么笔写字,于我这样书法功底“一穷二白”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在此,所谓的“利其器”基本没有物质层面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作用。由此,我想到“仪式”对一件事情或一项活动的重要性。农耕时代,先民们在春耕前都会有一些敬畏天神的仪式;时至今日也有一些作家在写作重要作品的时候沐浴焚香或远离喧嚣的都市躲进偏远的村落里写作。这些“仪式”在今天看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些“仪式”才会让我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或正在从事的活动产生敬畏虔诚之心。其实,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很简单的,你不负他,他也不会负你。而这“负”与“不负”间,态度就是很重要的。而“仪式”便是最郑重的态度。

    很多人说文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多喜欢微言大义,喜欢“过度阐释”,以上由习字生发出的一些心得,有些是与习字有关,有些是无关而离题万里的;即便是有关的,也未必切中要害。我虽不是文人,但却有文人的毛病,胡言乱语还请各位看官见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