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4月的北京,漫天飞絮如约而至,国防大学的校园里春意盎然,一如往昔。
此刻距张国春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半年时间。这些日子里,在那个他曾经亲手参与缔造的虚拟战场中,无限贴近实战的兵棋推演,让我军不断赢得未来战争的更大胜算。
张国春,我军大型兵棋系统研发的核心骨干成员,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原副主任。弥留之际,意识模糊,不认识挚爱的亲人、无间的同事,可却反复念叨着这么一句话,“他们都去演习了,本来我也要去的……”
誓言让战场变为棋局
2003年,美军利用兵棋系统举行的“内窥03”演习在多哈郊外悄然打响,彩排“打伊倒萨”作战预案。让人震撼的是,这次演习的最终结果和几个月后美军进攻伊拉克,并取得胜利的方式和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这件事让正在攻读军事运筹学博士学位的张国春彻夜难眠,“我军传统的作战模拟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下一场战争将首先从计算机上打响”!
随后,张国春及时搜集了美军进行兵棋推演的相关信息后,给教研室的同志作了讲座,分析了当时世界兵棋推演的基本情况。这是国防大学乃至全军对信息化模拟的最早解读。2007年1月,全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研发工程正式启动。张国春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兵棋团队的技术骨干。
在张国春的实验室,并列数十组一人高的服务器里,存储着上千种装备、数百万组数据、成千个数学模型。这台服务器是整个实验室的“发动机”,进行一次模拟对抗演练,从这里调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文档,摞起来足有20来尺厚。
然而这个系统的“发动机”,研发难度极大。一连数月,这个运行体系如同捆在大家身上的枷锁,让人一筹莫展。
张国春背水一战。他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的推敲细研,对庞大程序的反复调试,对海量实验数据进行缜密分析,屡败屡战,最终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方案,成为系统的一大亮点。
作为主管设计师,张国春承担了兵棋三个重要系统的研发任务,一个是兵棋的引擎,犹如飞机、坦克的发动机一样,极具挑战性。还有两个系统,是支撑兵棋实际运用的关键系统。
让兵棋系统接受战场考验
在同事们的眼里,张国春是个老实人,平时干得多说得少,处处闪现着严谨的科学精神。
他始终认为,“科研要接地气,要主动延伸到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最前沿,力求无限接近真实的‘第0.99场战争’”。
进入兵棋团队时,张国春已37岁,可他如同年轻的小伙子一样,整日整夜地铆在屏幕前,奔赴在各地基层部队里。这些年,他和战友们编写了上千万行代码,设计了数百类军事规则模型,完成了上千万条作战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
每次兵棋推演演习时,张国春都会深入基层部队,指导帮助机关人员利用兵棋系统指挥作战,全程跟踪讲解和参与导调。实战中切身的体验,给他的科研实践带来深刻思考。
站在指挥员的角度上,张国春改进了人机交互方式——“将打仗时指挥员最关心的数据情报,放在他最方便看到的地方”;从实战需求出发,他又进一步改进了系统是人机接口界面,细化了情报时效色彩分类标志,增加了有关新的作战模块……
“每一项数据都要经得起实战的检验,决不让部队用带有缺陷的技术!”每次参与演习,张国春都从实际出发,探索兵棋演习运用方式,不断探索创新,破解“战争迷雾”。
“南征北战”的几年间,他记录了近百条部队官兵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兵棋系统在各战区实战运用以来,增加、修改的各项功能占到20%以上,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管用”的跨越。
落子无悔谱写强军赞歌
同窗好友林旭至今保留着张国春的毕业赠言。张国春在上面写到:最欣赏的格言——命为志存。
同事唐宇波清晰地记得张国春最后一次出差的情形。
2013年8月,张国春和唐宇波一起外出参加一项紧急任务。在执行任务时,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状况,老是头晕看不清东西。从来不愿麻烦别人的他不得不求助唐宇波帮他整理数据。其实,在此之前,张国春的眼睛常常出现肿胀、充血、看不清东西的状况,但他及周围的人并未在意。那些天里,他依旧挑灯熬夜,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演习保障任务。演习任务结束后,当晚,总部要一个汇报材料,回到北京再改也来得及,而且第二天一早回北京的机票也已经订好。可是第二天凌晨5点多,唐宇波从睡梦中醒来后,却发现张国春还在电脑前修改材料,最终赶在上飞机前把材料交给了总部。
回到北京后,张国春的身体每况愈下,两个月后被诊断为脑肿瘤,恶性程度为最高4级。
2014年5月,在经过两次手术后,张国春的记忆功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有时连家人都不认识。然而几乎无意识的他念叨最多的却是兵棋和演习。因为,他见证了中国兵棋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如今,这一系统已培训我军高级指挥员上万人次,而他参研的重大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一等奖4项,二等奖10余项。
命为志存,这正是张国春一生的写照。
4月的国防大学已是满园春色。张国春虽已远行,可他用忠诚和热血,谱写的出“棋”制胜的时代战歌,已然播下了春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