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
众创经济: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本报记者 蒋秀娟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形形色色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近半年来,市面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孵化器、集中办公区、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产品。对于空前火热的众创经济,究竟是机遇还是鸡肋?近日,搜狐焦点产业新区携10余位众创事业资深人士聚首中关村北大孵化器,与大众一起探寻“众创经济学”的话题。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众创人士而言,这个行业尚存在属性不清、跨度较大等问题,并且大多数孵化器的生存还在依靠政府补贴。

    “如果依靠租金盈利,的确是一块骨头,这个行业在过去三年洗过一次牌,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已经倒掉了几十家。”世鳌国际创始人兼总裁刘天飚认为,而众创空间也遵循18个摩尔定律期一定会出现一个泡沫期。但他并不认为泡沫是坏事,“我们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要经历这样的泡沫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守。”

    北大孵化器总经理王国成提出,中国创业存在三方面的挑战:技术原创能力差、融资隐虑多;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作为为数不多面向创业者免费的众创空间,北大孵化器的“奥秘”是,做众创空间,服务、产品形成闭环,压力就会减轻些。

    美国亚美迪集团和Plug and Play孵化加速器的中国区负责人赵晨认为,首先就创业项目而言,国内孵化器里的创业企业眼光还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从创业形式来讲,美国创业企业更多从技术、创业意识形态上做创新,国内更多是从应用入手。其次,国外有更多的导师和企业来参与到创业投资、孵化和辅导的过程中,国内孵化器在这方面则面临挑战。第三,从项目体制和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角度来看,国外比较开放,国内目前虽正在开放,但放开程度还远远不够。

    九城集团CEO王双把目前市面上的众创空间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1+N的模式:1就是空间,N是多个专业的服务能力。王双认为,中关村有很多孵化器都是1+N的模式。第二大类是N+N的模式:多个空间加上N多个专业的服务。他认为众创空间也好或者孵化器也好,一定要做得专业化。

    作为园区领域最元老的企业,1979年成立的招商局兴天云谷投资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招商局,孕育了华为、中兴、金蝶等知名企业。该招商局副总经理刁力认为,产业园区做众创空间,一定要控制在一定比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产业园区都不是仅靠出租运营来盈利,而是随着商业配套和区域成熟逐渐发展起来。

    主题沙龙上,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发布了一款解决众创空间运营者和创业者双用户的选址的孵化器产品,一方面可以为“空间用户”提供信息发布、空间展示、在线订座等综合服务;另一方面还能为苦于选址的创业团队提供更加舒适、精准、性价比超预期的孵化空间多重选择。除此之外,该款线上孵化器产品还将整合空间用户的创业、创投等第三方资源,通过平台的集聚效应,将原本零散的创业服务资源汇整到这款产品的生态圈中来。

    (科技日报北京4月1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