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
智力帮扶富村民
——扬州大学农学院响水帮扶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沙爱红

    江苏响水县,有着“江苏兰考”之称。因此,这里一直是扬州大学农学院重点挂钩帮扶的县之一。如何帮扶?近年来,扬大农学院创新性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破解“素质型贫困”难题的尝试,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并受到响水县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王益军是扬大农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从事作物学教学科研工作,是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之一。作为从高等院校抽调的优秀年轻教师奔赴响水县参加帮扶工作,王益军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当地经济薄弱村调研时,王益军发现,经济薄弱地区不仅需要政策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更重要的是进行智力帮扶。于是,王益军向帮扶工作队提出了智力帮扶的设想。经过帮扶工作队、响水县扶贫办领导的多次会办,决定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为工作队的重点项目,由王益军牵头负责培训。

    “我们的整个培训班重在一个‘实’字,将培训班办到羊场去,办到浅水藕种植基地去。为了一个‘实’字,王益军查阅了大量的文件资料,多次走访镇村调研,向基层请教、向农民请教、向专家请教,就是为了让学员实实在在想学,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帮扶工作队队长说。

    记者了解到,培训班针对当地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开展,实行“1+3”,即一个大班学习公共课程,三个小班分别是高效农业班、山羊养殖班、现代农业职业农民综合班,学制为1.5年,王益军说,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开展23期培训,除了在当地上课学习,他们还将带领村民到山东寿光、南通等地开展高效农业、山羊养殖的现场教学。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将获得由省人社厅和扬大共同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这更加激发了当地农民的学习劲头。

    “一开始养羊是蛮干,走了不少弯路,也亏了不少钱。今天参加了山羊养殖培训,思路一下清晰了,养羊的信心也更足了。”老舍中心社区山羊养殖大户陈二霞参加完山羊养殖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

    “收获大大,明白了种什么、怎么种,也请高博士尝尝我种植加工的瓜蒌籽。”南河镇兴南村种植大户顾启宝在参加完农业标准化培训后,高兴地将一袋瓜蒌籽递给了高辉。高辉博士正是王益军从扬大邀请来的培训指导老师。

    王益军看到这生动而朴实的一幕幕,感慨地说:“盐城老乡与扬大人的双重情结,让我觉得更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响水人民做点实事,做点好事。”根据“滴灌式”精准帮扶的要求,王益军在挂钩的小尖镇四丰村实施了山羊产业帮扶,由工作队投入专项帮扶资金,帮助贫困户盖羊舍、买羊羔,并由养殖大户带动低收入户养羊脱贫,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养殖大户的积极性,更从物质上、精神上帮助了贫困户。如果说职业农民培训是授之以渔,那么养羊产业可以说是授之以鱼,扬大与省委工作队打造了‘鱼渔兼授’式的立体帮扶大格局。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到响水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

    仅近几年,扬大农学院已累计选派7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奔赴江苏常熟、靖江、镇江、金坛及福建等地村镇,开展科技服务,努力帮助当地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训新农民,打造新产业,建设新农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