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大国 |
制造强国 CFP供图 |
“中国是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引擎。”这个声音还在高声传颂之时,美国、德国已经开始寻找自救之路。美国“再工业化”、德国“工业4.0”,在这些战略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跳出经济泥沼的努力,还有浓浓的竞争气息。
低成本优势消失,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我国制造业“压力山大”。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他们认为,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非常关键。
“世界经济格局总是在变。过去有人唱红中国,也有人唱衰中国。有人说,中国制造熬得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不一定能熬得过2015的转型之年。”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也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中国制造业要顶住压力,走对路。”
制造业转型是大势所趋
“美德等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是他们针对工业化发展到新阶段所采取的新举措,是又一轮的固定资本更新。”中央党校教授李继文认为,美德等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印证了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更新与周期性经济危机存在有机联系的原理。他说,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但它又是走出危机的契机。固定资本更新不仅着眼于原有技术基础之上的“有形损耗”,更着眼于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无形损耗”,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升级。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传统制造业(如汽车、电器、钢铁和纺织等)开始受到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强大冲击。当时,美国抓住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良机,一举扭转了经济衰退的局面。本世纪初,当网络经济泡沫袭卷美国之时,美国再次凭借金融产品支撑下的房地产,盘活了经济。
“2008年,次贷危机暴发。在经济遭受重挫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再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但决不是简单回归。”李继文说。
“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是80%的企业专利和70%的创新活动都发生在制造业,60%的研发人员都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是创新的载体,也是创新的源泉。”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程楠指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必须保持协调。如果虚拟经济无限膨胀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社会资源都将被其吸走。到了那时,实体经济发展就没有了基础。“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跟随发展战略,曾受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影响,一度出现了过度渲染虚拟经济而削弱实体经济的状况。现在看来,重视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大势所趋。面对压力,我们要顶得住,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应战。”李继文说。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不能放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创新圆桌会议”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未来的产业态势到底是什么,是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的工业4.0?他认为,这两条工业发展道路都太理想化,都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未来的产业态势有可能是3.0,或者3.5。
李继文指出,与发达国家由低到高的工业化演进历程不同,我国在跨跃式发展进程中,民营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些民营企业缺少机器大工业阶段的熏陶,其工业基础并不很牢固;工业化时期的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完成,信息化又使得劳动力由传统农业、工业部门向高新技术部门流动受阻;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诸多因素交错,中国未来产业该如何发展,制造业该如何转型升级就变得极为复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要抓,都不能放。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我国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对传统制造业而言,我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基础,一定要充分挖潜开荒,通过智能转型,实现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运作管理、售后服务的全面升级。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一种‘低端化’现象:进口零部件再组装,生产中低端产品。发展新兴产业走的还是传统产业的老路。”程楠指出,我国工业发展缺少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支撑,要实现转型升级,首先要夯实基础。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作支撑,我国才能更好地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开发出适用性的产品,为行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逐步从产品的专业化走向市场的专业化。
企业家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3月1日,雷军在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表了《向时代致敬》的主题演讲。他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在与会企业家中产生了共鸣。
“小米公司7500人,2014年销售额达到750亿,公司估值攀升到450亿美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集成创新的企业,小米手机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作涛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出最“牛”的产品,必须依托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平台。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上,企业才能把各细分环节最尖端的技术拧成一股绳,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提供最优质的客户体验。
陈作涛认为,美国依托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实施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依托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启动了“工业4.0”。在这场国际工业转型的竞赛中,巨大的中国市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中国企业必须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中国企业家一定要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主动迎接工业4.0,要用互联网的精神、互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的方法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2.0、3.0。”
业内专家指出,欧美等国的“再工业化”,将推动他们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快速形成产业联盟。例如,美国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由80余家公司、9所研究型大学、6所社区学院和18家非盈利机构组成的广泛联盟。“这些产业联盟将统一战线,共同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共同利益,这将加大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难度。”
“要推动制造业转型,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现代的‘市场’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是早期的、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推动的自由竞争。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做法,要加强并优化制度供给,让企业在应有的制度保障下做出理性的决策。”李继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