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胡利娟)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张希武近日表示,开展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工作,是大熊猫小种群拯救和复壮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放归到野外小种群的地方,可增加种群、增加种群的遗传性。野外放归既然是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自然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尽管实验中出现了大熊猫死亡情况,但不会停止科学探索,还要继续进行。
目前,野外放归科学实验已进行了10多年,先后放归的大熊猫“淘淘”和“张想”,现仍然在野外活动。
据悉,2014年的10月份,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放归了经过野化训练的大熊猫“雪雪”,准备12月份再继续放归与它一同野化的大熊猫“新媛”。但在11月,还没有放归的“新媛”在野外训练时,监测人员发现“雪雪”和“新媛”的信号均都不动,待到实地去勘察,发现它们俩相继死亡。
张希武说,大熊猫保护最重要的还是野外保护,尤其是栖息地的保护,为重中之重。但由于自然的隔离和人为干扰的因素,大熊猫野外的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的种群,其中有一些种群的数量少于30只,具有灭绝风险的就有22个。
“将人工繁育、野化训练的大熊猫放归自然以补充种群、增加种群的遗传性,这不仅是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实现人工繁殖大熊猫放归野外的一项重要工作。”张希武称,而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坏化等因素的影响,放归难度远高于其他动物。国家林业局现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改进方法,成功开展了朱鹮、野马、梅花鹿等20多种野生动物放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