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由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和河北省科技厅共同设立的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以下简称“合作专项”)在北京地区的申报工作结束,合作专项首期专题是 “南水北调对京津冀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截至目前,北京、河北已完成项目申报,两地共接收项目申请73项,据了解,天津也将于近期启动项目申报工作,科研人员已踊跃咨询。
2015年度合作专项项目指南发布之时,恰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通水成功! 京津冀三地作为共同受水区,围绕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部署研究,获得了三地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和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等地方单位的科研人员普遍反映,“三地围绕共性问题和共性需求,主动作为,联合设立合作专项,有效弥补了国家专项解决区域需求深度不够等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探索”。
此外,京津冀在基础研究领域首次共同携手推出南水北调专题,还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中央单位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他们表示,“与国家科技项目相比,京津冀合作专项资助额度并不高,但是专题更贴近区域实际需求,它为该领域科研人员跨地域、跨部门开展合作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为研究成果应用提供了有利通道”。
合作专项之所以能够在启动之初,就获得了三地科研单位的高度关注,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浓厚兴趣,与合作专项设立紧跟国家战略、命中共性需求和工作模式突破创新关系密切。
紧跟国家战略。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作用,关系科技发展的后劲和长远未来。201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京津冀三地开展基础研究合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举措,对于提高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涵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是三地科技部门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必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命中共性需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三地民众的热切期盼。而目前京津冀三地水资源问题严峻,三地正共同面临着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三地作为南水北调的受水区,迫切需要开展基础研究合作解决共性问题,为保障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合作专项指导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教授说。
模式突破创新。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天津、河北率先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思想,不等不靠,主动寻求合作,积极谋划。2014年8月16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三地基础研究合作正式启动。在此基础上,三方最终达成共识,分别出资100万元,共同设立了总资助额度为300万元的合作专项。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三地科技管理部门勇于创新,大胆突破。第一次实现了由三地共同编制、发布统一指南。打破了地域框架,可允许本地科研人员研究其他两地问题。二是三地共同组建了指导专家组,汇聚了三地高水平专家着眼于共性问题编制项目指南,参与项目管理工作。三是三地在项目组织、统一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制定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和努力工作。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顾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表示,“三地抓住战略机遇,设立合作专项,鼓励三地科研人员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开展合作研究,开端非常好,希望在第一期专题基础上,持续稳定支持并形成长效机制”。也有专家呼吁,“今后京津冀合作应继续突出区域重点问题,围绕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持续做工作,同时借合作专项搭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切实加快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