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代表委员里的“新人”与“老兵”
巨晓林
◀“虽然我前两年已经被单位聘为正式职工,但我当了20多年的农民工,深知农民工想要什么。”
迟福林
“尽管我已是‘60后’,调查研究还可以做下去,还可以继续为改革献言。”▶
郭晋云
◀“当委员、搞调研,就好像解数学题,层层剥茧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

    两会帷幕刚刚落下,那些或振奋人心、或发人深思的建议提案从各个角度牵动着国人的注意力,而那些出镜率高的代表委员,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媒体眼中的“熟客”。在两会热度还未消退之际,我们将目光放在了几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参会者身上,看看声音背后的他们。

    “新人”的第一份履职建议

    “这是我当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第一份履职建议。”一见面,巨晓林就拿出几页纸兴奋地说。

    巨晓林现在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高级技师,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去年12月底,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补选巨晓林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这七八天是我这辈子最忙的几天。从3月3日到驻地报到后,除了开会,就是读各种报告和说明材料。”他说。

    从25岁被中铁电气化局在老家陕西岐山县招工后,巨晓林在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虽然身高只有1.62米,但在铁路电气化这个行当里,却被称为“小巨人”:20多年来,只有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共写下了80多本、数十万字的工作笔记,创新了85项施工方法,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已经成为工具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

    这么能钻研的“小巨人”,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后还是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我更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水平低,要赶紧补课。财政预算报告我到现在还没看完,大会上发的七八本阅读材料,我才读到第五本。”巨晓林说起这事有点不好意思。

    记者问他怎么读得这么慢。他说:“这些报告和材料我都是逐字逐句读的,好多东西,像预算报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都很专业,凡是有搞不懂的词我就要上网查。发下报告后的这几天,我每天要读到凌晨2点,第二天早上5点多起来接着边看边查。”

    除了要尽快阅读大会发的各种报告和材料,巨晓林每天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发言。虽然他不可能每天都在团组讨论上轮到机会发言,但还是精心准备。

    “北京团的第一天讨论我本来准备好了发言材料,但听了一下其他代表的发言,觉得还是他们水平高,看问题看得透,我还得回去再整理补充一下。”他说。

    晚上回到房间,巨晓林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连夜修改、补充他向大会提交的第一份建议《适应依法治国,加强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背井进入城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群体。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既是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愿望。”巨晓林在建议中写道。

    巨晓林现在已经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杰出代表,不仅被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但在骨子里,他还是一名农民工。妻子还在岐山县,儿子在县城里一家汽车修理铺当喷漆工。吃一碗臊子面,要比在宾馆里吃自助餐舒坦得多。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份建议,巨晓林提到,加强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必须多管齐下: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体系,针对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建立农民工的分层保障体系;切实促进用工和执法单位依法办事,落实农民工同工同酬、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规范;有关部门定期为农民工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

    “虽然我前两年已经被单位聘为正式职工,但我当了20多年的农民工,深知农民工想要什么。”巨晓林说。

    “老兵”8年30余提案直谏改革

    “中国下一个六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实现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我建议将服务业占比纳入‘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全国两会上,年过六旬的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每次都会向围堵他的国内外记者详细介绍自己的提案。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去年迟福林赴湖北、甘肃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之后,他提出实现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不仅可以消化当前全面过剩的产能,还可有效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我国6%-7%的经济增长新常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是政协队伍中的“老兵”,曾两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他带来5份提案、3份发言材料,其中两份提案是调研之后形成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小组讨论会上,迟福林作了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国正处于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历史节点,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关键是谋划、把握好‘十三五’在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会后,一些参会者还找到迟福林进一步交流看法。

    服务业是迟福林近年来通过政协向国家谏言的相关改革内容之一。在过去8年的“委员生涯”中,迟福林提交了30余份提案谏言改革,内容涉及农民土地权、政府改革、法治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国计民生问题。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门就迟福林关于中央支持海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提案进行了长篇回复。“这是一个非常详细的答复,相关部门意见和落实情况反馈得十分具体。”迟福林说。

    这一提案引起了海南省的高度重视,成为推动海南出台“负面清单”加快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参考文件。

    “作为智库专家,我非常庆幸能够将平时的研究成果形成提案和大会发言,在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上集中反应,并通过这个平台来推动政府科学决策。”迟福林说,政协会议上提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触动他思考,还成为他日后调研的重要内容。

    由于性格直爽,敢于就改革问题“开炮”,迟福林每年都是两会上媒体追逐的热点对象之一。会前研究材料,会上准备发言,有时接受采访连饭都吃不上,迟福林也调侃自己:“虽然是第八次参会,感觉自己还是蛮拼的,劲头还是蛮足的。”

    从事改革研究30年的迟福林,既是改革的推动者,也是“自己改自己”的实践者。上世纪80年代,他投身改革洪流,此后参与了海南建省筹备工作。在担任中改院负责人后,为了保持研究的独立性,他还亲自操刀研究院从事业单位向自负盈亏智库的转制。

    “伴随着全面改革大趋势的形成,民间智库的发展条件和机遇都比以往好,未来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迟福林说,当前公众对民间智库的声音越来越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院的研究水平,培养中青年改革研究人才,是他目前感受到的一个最大压力。

    迟福林说,自己没有硬性的退休年龄,“尽管我已是‘60后’,调查研究还可以做下去,还可以继续为改革献言。”

    “学霸”不解数学题关注留守儿童

    “当委员、搞调研,就好像解数学题,层层剥茧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郭晋云这样形象地向记者比喻。

    郭晋云是个数学“学霸”。他长期从事代数学研究及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在国内最早从事代数表示论研究,还是国内最早从事霍尔代数研究的学者之一。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郭晋云的每次调研、写提案,就像解一道数学题:发现问题时通过认真观察、层层推理,把搜集到的情况、数据进行联系、类比,然后逐项求证,最终获得最科学的答案。通过努力,他将大家关心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层层剥茧”,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履职风格。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重视。在业余时间,他深入全省各地农村,走访了上百名留守儿童。细致的走访让他感受到:父母不在身边,没人监督,只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好的表象,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又走访了留守儿童的学校、相关教育部门,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儿童教育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逐步求解。

    这些年,郭晋云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今年两会上,他涉及的内容已经触及加强偏远地区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国家和省级灾难心理卫生服务系统等问题,不少意见建议受到媒体关注。

    (据新华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