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各类创新主体的需求,让政府的公共服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合拍,让企业有更强大的动力推陈出新。我们将加强有针对性的制度供给,通过制度供给‘做加法’实现创业创新‘做乘法’。” |
文·本报记者 宦建新
浙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以创新驱动引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浙江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功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必须把握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钱江两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潮正在涌动。浙江如何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适应新常态,点燃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国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李强。
适应新常态关键是制度供给与创新驱动
记者: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突出强调了创新驱动在适应新常态中的关键作用。浙江前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进展如何?
李强:我曾经说过,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是制度供给与创新驱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以创新驱动引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浙江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功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必须把握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近两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首先是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研究院,让创新的“发动机”在创新主体中高效运转。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稀缺的科技资源直接配置到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真正把钱用到创新的刀刃上。目前,已经在纯电动汽车、现代环保装备、医疗装备、新一代网络产业等16条产业链,布局建了14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财政累计资助重点企业研究院8.5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70多亿元。也就是财政每投入一块钱,可以撬动企业投入近10块钱。
其次是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帮助更多企业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去年我省实施机器换人项目近6000项,完成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改投资4915亿元,同比增长15.8%。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全国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中,浙江约占15%。通过机器换人,“浙江制造”正在悄然实现一次质的飞跃。今后5年,我们计划每年实施5000项“机器换人”项目,完成5000亿元技改投入。据有关研究机构调查,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6.6%,利润增长21.4%,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正在主动推进“机器换人”。
第三是大力建设网上技术市场这一“科技淘宝”,让技术交易走上“快车道”。网上技术市场是以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以低交易成本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好渠道。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办了网上技术市场,10多年来已累计实现技术成交额288亿元。可以说“天天有信息、天天有对接、天天有交易”。不少企业说,以前经常上网“淘一淘”,现在还可以“网上订制”技术。去年的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145项科技成果达成了交易,交易额达2.4亿元。
更为关键的是,浙江这两年不断为创新投放“燃料”,让创新驱动的引擎转得更快。2014年,我省全社会科技投入960亿元,占GDP比重达2.34%。这不到1千亿的投入,带来了2.39万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都有了较快提高。
这些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突破,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但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才刚刚开题,接下来还要下更多的功夫。我们既要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引擎;也要积极打造“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等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让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耦合、裂变反应
记者:你认为,如何才能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释放更大的能量?
李强:李克强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无限的财富,这对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转化是极大推动。如果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一定能够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今年年初,我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源,着力打造“四大生态系统”,其中之一就是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下一步,要培育更加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厚植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让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耦合、裂变反应,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
在我看来,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必须要有大平台建设、新兴产业选择、创业人才汇聚、资本市场活跃、创新文化营造等要素的支撑。
首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好平台”。目前,浙江全省有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5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5家省级高新区,这些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这些平台都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高质量发展。另外,浙江还建设了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舟山海洋科学城等几个科技创新平台,这些也已经成为创新的主要阵地。下一步将强化特色、优化布局、加快建设,使之成为区域创新的“磁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借鉴达沃斯小镇、格林尼治小镇等经验,正在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云计算小镇、基金小镇、丝绸小镇、旅游风情小镇、文化创意小镇等,每个小镇聚焦一个主导产业,为创业创新者提供逐梦、圆梦的舞台。这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点任务。最近,杭州城西的互联网创业小镇——梦想小镇正在加紧建设,3月28日就要启用了。大批互联网创业团队在申请进入小镇,如今已经一席难求。只好通过创业大赛等方式角逐,胜出的可以落户小镇,这种热度,再一次让我看到了人才创业、年轻人创业的极大热情与勃勃生机。
其次,培育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也富有本土特色的产业群。纵观全球知名的创业中心,很鲜明的一个特点是,“物种”丰富、竞争充分、共生进化、新奇涌现。我们打造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就是要考虑浙江的发展基础、相关配套、产业前景等综合因素,把培育现代产业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新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个能够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现代大产业。尤其是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点,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打响浙江制造品牌,让传统制造业装上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我们还正在筹划扶持发展茶叶、丝绸、黄酒、青瓷等传统印记深刻、文化底蕴深厚、市场空间广阔的一批具有千年历史的经典产业,让浙江最有特色的金字招牌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再现昔日光彩。
第三,广泛聚集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聚合起来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真正维系物种繁荣的基本条件是氧气、水、能量;对创业生态系统来说,更多地要聚合创业人才、创业孵化器、创业资本等要素资源。我们将出台更有力的政策,发挥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系、海归系、阿里系、浙商系的力量,引导80、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创业新四军”大胆创业创新,让他们在这里放飞创业梦想,帮助他们把梦想变成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将大力支持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在浙江落户,培育各种新型的孵化器,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早期投资、创业教育,让“精英创业”、“人才创业”、“草根创业”各显神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杭州将是互联网创业的首选地,浙江新一轮创业创新的热潮将不断席卷而来。为此,今年浙江还将全面实施“555行动”,推动500家创新平台、50000台科研设备向大众开放,带动50万人以上创业创新。为了让创业创新的新引擎转得更快,省政府在去年设立50亿元的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之后,今年又新设立了15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加上市县配套,全省政府产业发展基金总量可达到400至500亿元,能够撬动5000亿元左右的社会投资。相信这一大笔驱动创新的资金,能够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升级中释放巨大能量。近日,我省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手设立了“两化”融合联合基金,进一步在高端工业自动化、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强研究。
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创业“种子”、创业“土壤”、“阳光雨露”和创业文化等的系统集成。我们正在努力的,就是构建一个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强大的复合生态系统,促使各类创业创新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释放更大的能量。
政府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
记者:在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是什么样的角色?
李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驱动创新的主体,如果这两支力量紧密结合起来,一定会大大增强创新的驱动力。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里,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新常态下,政府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以此推动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各类创新主体的需求,让政府的公共服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合拍,让企业有更强大的动力推陈出新。
我们将加强有针对性的制度供给,通过制度供给“做加法”实现创业创新“做乘法”。浙江将继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权力清单“瘦身”和责任清单“强身”,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为所有市场主体在浙江创业创新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严格执行企业“零用地”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非独立选址项目先解决市场化要素供给问题再实行不再审批。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创业门槛,严格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加快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按照最近国务院有关精神,进一步减税降费,落实好研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孵化器“四税”减免等创业创新政策,助推企业轻装上阵,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