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8日 星期日
国家健康基地:弱冠大成再出发
国家健康基地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的弱冠之年。在这一年的岁末,该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创新型集群试点”。据了解,此次全国认定22个试点单位,加上第一批10个,至目前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共32个,其中广东省只有深圳、惠州、中山三个,而以中山高新区管委会为集群建设单位的“中山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健康科技命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也是中山首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健康基地)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联合创办,是我国首个按国际认可的GLP、GCP、GMP和GSP标准建设的国家级综合健康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

    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健康基地以其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了世界知名的山德士制药、辉凌制药、NBTY、美国安士公司,以及九州通医药、星昊药业、康方生物、大参林医药、欧亚包装、美捷时包装等公司,并培养了中智药业集团、三才医药集团等一批本土明星企业。目前园区落户企业超过170家,已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为主导产业,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包材、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

    2014年,健康基地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9.02亿元,比增13.13%;健康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63.16亿元,比增30.74%。

    目前,健康基地已建立科技研发、检验检测、金融与资本运作服务平台。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完善的基础上,正致力于发展以医疗信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20个)、企业技术中心19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14个),另外,还构建了公共研发实验室(GLP)、华南新药创制中试基地、现代中药与天然产物对照品研究平台、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发外包服务平台、生物大分子抗体新药研发外包技术平台、中测食品化妆品安全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融资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主导产品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水平国际领先。共有135项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6个。自主研发化学药一类新药、三类新药24个,中药与天然药物六类以上新药10个,生物制品一类新药9个,二类、三类医疗器械(诊断试剂)78个。近三年,集群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1142件,其中发明专利493件,实用新型专利507件;获得授权专利675件。

    园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集聚。陈亚珠院士“肿瘤物理治疗技术及医疗装备研发”团队、张锡文教授“好特人工心脏研究”团队、姚新生院士“中药与天然药物研发创新”团队、Sandoval“手性催化氢化合成技术研发”团队、夏瑜博士生物大分子新药研发团队、胡文浩教授“化学药物研发创新团队”、周广滨博士“环保型可重复使用的数码打印介质研发创新团队”等10多个创新团队纷纷进驻。其中夏瑜博士生物大分子新药研发团队等5个团队共获得市级创新团队资助2400万元。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

    健康基地与国内外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国家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个,联合实验室9个、教学实习基地8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成功对接企业科技特派员51名。

    健康基地以“融合创新、重点突破”为原则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通过打造健康基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层次分明的服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等方式,以“推上市、引创投、建体系、促对接”为主线,全面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初步成效。引进了专注于健康医药产业投资的中山健康科技产业股权基金、富汇创投、时代伯乐等投资基金落户, 引进中盈盛达担保、中穗融资租赁、上市快车等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金融支撑体系日臻完善。

    展望“十三五”,健康基地将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为契机,加速创新资源的积聚和整合优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专业孵化培育体系。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利用好各级政策重点支持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构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围绕产业特色,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大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推动千人计划申请,引进千人计划人才。“十三五”期间计划引进5—10个创新科研团队、30—50名创新人才,实现千人计划人才零的突破。鼓励创新型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科研工作站等。构建科技、金融梯形融资服务体系。

    建设梯形融资服务体系,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以政府资金引导,创新金融工具,吸引并引导社会金融服务机构加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培育乐心创业板上市, 中智药业集团海外上市(香港);培育世医堂、海济、腾骏、易山重工、尚瑞和、长宝、湘盈、利德等企业走向新三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