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张江之道:创新擎举梦想
——来自张江加快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报告(三)

    ■高新区创新风云录

    □ 章怡佳  本报记者 王 春

    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同时,如何将上海打造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过去半年这座城市热议的话题,也是规划者们案头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国经济正运行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跨越这个“三期叠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放大的阶段,上海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驱动发展。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与此同时,无论是剑指工业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还是中德将开展的“工业4.0”合作,均预示着,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而上海也将是推行“工业4.0”的“排头兵”。

    “伟大创新的根源从来不只是技术本身,它经常是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需要更多的看待问题的新方法。”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疑将处于这场寻找新方式的风暴最中心。着眼全球,整体布局,集中开展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创新政策、财税管理、行政审批、科技金融等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张江掀起的这场风暴正如“蝴蝶效应”般扩散。

    打通“任督二脉”,制度变革释放创新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正是蕴藏于制度变革之中。

    随着大张江扩容至一区二十二园,531平方公里的土地囊扩了上海80%以上的知识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上海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在张江,80%以上的高技术产业在张江,80%的国家级和本市重要研发机构也在张江。但张江要的“不是靠扩大规模来提高水平,重点是内涵式发展。”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张江集中开展了全方位的先行先试探索;提出以健全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创新创业三个保障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如果翻看张江示范区的发展报告,不难发现,“市场”是其中高频出现的词语。虽然张江示范区始终未停止扩容的步伐,但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仍维持着成立之初的“小而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创新活力,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将往日清晰可见的政府之手经由“放权”逐渐抽离,明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所起的作用是“牵牛鼻子,而不是抬牛腿”,是张江正在试图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海派风范的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新一轮张江专项资金从原来的每年25亿元增加至33亿元,在资金使用上,张江方面表示,他们正在推进重点项目市场化,多渠道的发现机制改革,组织同类企业及行业专家来评断项目的申报前景,并且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以拨付为主的财政支持方式,而采用拨改补(企业干完了再补)、拨改保(融资担保)和拨改奖(事后奖励)的联动资助方式。张江专项已经创新了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引导机制。

    理清园区内占多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各种阻碍,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即是打通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张江专项的“引导、协调”作用还延伸及园区的科技金融。去年,张江专项共支持14家分园成立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信用平台建设,并通过平台申报了114项科技保险、贷款贴息、股权改革、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等专项资金。

    这些制度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支点效应。仅贷款贴息一项,张江专项投入5100万元,直接撬动了数千倍的科技贷款。据悉,漕河泾园“双无双信”即“无抵押、无担保”融资平台,已累计向218家企业贷款6.75亿元;金桥园开辟“融资窗口”,给54家企业发放16.87亿元贷款;青浦园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内企业与机构合作授信金额达10.5亿元,已融资7.835亿元。

    “因为管委会不介入微观的创新活动,因而能够沉下心来从事宏观政策的协调和战略规划的引导。”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说道。目前,张江已将19项,包括土地出让、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等一批含金量颇高的审批权下放至各分园,使不同行政审批时间均缩短1/3以上,部分审批事项实现了月内办结。园区还将选择运作成熟、效应良好的审批事项,实行正面清单制度,为逐步实现负面清单铺路。至2014年11月,张江园区内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92万亿元。净利润1583.7亿元,实缴税金1308.08亿元。在中国经济趋向新常态的过程中,张江高新区正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打破条条框框,创新理念谋局工业新时代

    “新产业、新模式往往进不了传统视野,我们要增强发现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其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上海市市长杨雄指出,张江高新区管委会要勇于打破发展传统产业的条条框框,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根据全球科技发展大趋势对园区谋篇布局,充分发挥上海整体产业环境优势。

    在新一届的中国工博会上,由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工业4.0流水线受到了极大关注。面对正在上海掀起浪潮的“工业4.0”,张江提出将“四重”与“四新”有效结合,即将一批科技资源集聚的重点区域、一批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产业重点领域、一批具有产业领军作用的重点企业和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重点团队,作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手机APP完成预定,凭借在网上注册后获得的会员卡即可打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车门。这是在嘉定园区运营的,上海市首个自助式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未来,在张江高新区“一区二十二园”内均可见到新能源汽车的身影,并将逐渐推广至全市。张江正大力支持“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新近在张江核心园上线的张江创新发布平台为例,该平台将会通过公开渠道开放征集参与展示企业,连接各类投融资机构与创新创意企业。它将是服务张江核心园企业创新发展的大窗口。

    长宁区虹桥临空园开辟出了5万平方米,用以打造该区“四新”经济发展的新地标——虹桥互联网金融财富天地。空间被一分为二,一个区域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和大数据研究中心载体,提供给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另一个区域则作为互联网金融总部中心,主要用于成熟型、总部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著名应用数学家鄂维南院士领衔下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也在入驻名单之列。中心将利用对不同用户人群、企业的大数据分析,为政府确立政策资源的发展方向,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期待形成一批能引发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以金融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努力建设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方式丰富、创新能力强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生态圈。”长宁区科委主任杨东升向记者构画了蓝图。

    创新擎举梦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体系重要节点

    2014年,是张江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实施年,也是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开启年。

    与美国加州政府、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区政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拿大国际孵化器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欧盟联络处,协调企业在硅谷建立研发中心。张江,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在中国“爬坡过坎”的关键性历史阶段,它将始终肩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引擎”之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上海自贸区28平方公里是试验田,它要培育出良种,就像我国院士袁隆平培育的水稻一样,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据了解,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涉及近100项试点任务,其中超过一半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

    接轨上海自贸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对此豪情满怀:到2015年,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着手布局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集聚区以及具有国际领先地位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是一个生存之道”。张江将全力冲破体制机制的藩篱,以创新实现中国的创新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