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当白酒遭遇“土豪金”
国家卫计委关于金箔入酒征求意见函引争议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最近,“金箔酒”成了热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月中旬在其网站上挂出了一则征求意见函,拟将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白酒中,并规定每千克最大使用量为0.02克。至于原因,函件并未做出解释。

    2月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首页挂出通知,称早在2014年8月,就有申请人向国家卫计委提交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申请。“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依程序组织安全性技术评审并上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不同意见。”但鉴于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此番又再一次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这一次,不同意见来了。公众质疑:白酒加金箔,有何“醉翁之意”?

    新鲜事?早有先例

    根据国家卫计委函件中的电子版附件,金箔的具体生产工艺,是将纯度为99.99%纯金以物理方式将其汽化,使其均匀分散成小分子,再将这些小金分子重新堆栈排列以精准控制分子磊晶堆栈的方式形成食品添加剂金箔。

    金箔能不能“光明正大”地入酒,目前还是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各样的金箔酒,早已现身市场。

    科技日报记者查阅,国内较早讲到金箔酒的文献,来自于陕西西安酒厂。该厂1992年研制出“秦俑牌金箔酒”,并被授予了国家专利。

    1997年,西安酒厂品酒师仇新印等人在《酿酒科技》杂志上发表文章《金箔酒浅释》,叙述了金箔酒的研制过程。该文指出,从汉代到清代,我国都有对金箔药用价值的研究,比如《本草纲目》就记载,金能“镇精神,坚骨髓”。至于金箔酒,更是“融白酒与金箔的保健作用于一体”,而且经卫生部门做“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等毒理试验,试验剂量为人体正常饮用剂量千倍以上,“结果均无毒性及致变作用”。作者表示,这种酒“金箔飘舞,金光闪耀,醇香怡人,精美豪华,一派吉祥富贵气息”,市场前景广阔。

    不过,2月4日记者致电西安酒厂,酒厂表示,尽管90年代获得过专利,但因为没有相关部门的明确规定,秦俑牌金箔酒已经停产。

    秦俑牌金箔酒不是独一家。据媒体2014年报道,江苏南京的金箔艺术馆内,就曾有“外面买不到的”金箔酒出售,礼盒装价格为3999元。被媒体曝光后,产销金箔酒的南京金箔集团向社会发布了召回金箔酒的公告。公告的第一句就写道:“金箔酒虽然在许多国家允许生产,但尚未得到我国卫生部门的认可。”记者试图联系南京金箔集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确实,在国际上,金属金早就已经获得了正式身份。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于1983年将黄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食品安全专家阮光锋撰文指出,在欧盟,金属金可作为色素,用于一些糖果、巧克力的涂层,也可用于一些酒类;在澳洲和新西兰,金属金同样被允许用于酒精饮料和一些低度酒,他表示,综合来看,金是一种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在国际上已有应用,并不需要太吃惊。

    有毒性?无功无过

    此番征求意见引发诸多争议,部分原因也是在于,卫生部法监司曾在2001年对金箔酒明确下发“禁止令”。《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对“金箔酒”进行卫生监督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中指出:“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应当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景浩看来,这并不算“自相矛盾”,食品添加剂目录可以删改也可以增补。由于只有国家标准里明确列出的,才能算是“食品添加剂”,因而只要金箔没有进入“添加剂大名单”,相关部门便不能对其放行。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国家卫计委给金箔一个“身份”,是要规范已经存在的金箔酒市场。

    “这大概是商业需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何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金是惰性金属,在人体内根本不会被消化吸收。“金子穿肠过,什么也不留”,如此一来,保健作用无从谈起,而毒害性也不必担心。“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金根本不是人体所需要的元素。但是酒里面添加那么一点点,它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阮光锋也认为,纯金是无毒的,吞入纯金物件并不会引起中毒死亡;不过若食用黄金过多,可能影响消化,造成肠胃不适,“大量吃进黄金这种无法消化的东西,还是有风险的”。

    景浩则更加谨慎,表示添加金箔有没有害处无法下定论,还要看金箔的物理性状。如果是粉末状,颗粒大小如何,如果是薄片状,薄片宽长几许,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如果金箔体积过大,可能会给人体造成物理性损伤。

    必要性?见仁见智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如果添加少量金箔在安全上能过关,是否真的必要呢?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对这一征求意见函,表示“没想明白”。他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添加金箔的必要性应该组织专家研讨。“如果没有明显的技术必要性,行业协会肯定会持反对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也在博客上表了态。他指出,白酒中添加金箔是否有工艺必要性,还需要讨论。赞同者认为添加金箔可以增加白酒的感官性状,反对者认为没有必要改变白酒的原有性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丽更是直言,白酒添加金箔,其实就是“看着好看,显得高档”。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征求意见函,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2月20日之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该委食品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表示,将根据各方面反映的意见依法作出决定。

    “食品添加剂目录可以发生改变,但需要有依据。如果公众有疑问,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公众进行宣传和解释,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景浩认为,在引起争议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更需要出面说明理由,打消公众顾虑。

    陈君石院士在其博文的最后写道:“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充分体现了透明度。无论金箔能否批准为白酒添加剂,在发动群众参与国家标准制定过程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科技日报北京2月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