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胰腺癌纳米载体药物在我国诞生

    ■生物技术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颖)日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郝继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胰腺癌纳米载体药物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据悉,课题组设计的新型多层混合型纳米载体,实现了分层载带三种有效成分,填补了同时携带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空白,肿瘤靶向性获大幅提高,且药物效果提升的同时毒性降低。该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胰腺癌是临床上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5年生存率低于5%,堪称“癌中之王”。对于胰腺癌,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手段,但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仅有20%的患者在就诊时有手术机会,大多数患者由于远处转移和局部进展只能接受姑息化疗,化疗药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远期生存。

    郝继辉教授介绍,目前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胰腺癌的治疗领域仍没有纳米载体药物出现。因此,他带领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课题组和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层磷脂—聚合物混合型纳米载体,从而实现了分层载带FOLFIRINOX化疗方案中的三种有效治疗成分(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填补了同时携带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空白。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胰腺癌患者面临着无药可治和无药可选的境地。”郝继辉教授说,2011年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中提出的FOLFIRINOX方案第一次将转移性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到了11.1个月(对照组为6.8个月),客观反映率由9%提升到38%,然而,在后续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案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特别是约1/3接受该方案的患者出现严重的乏力,影响日常生活。“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武器,FOLFIRINOX方案却是一把双刃剑,其强烈的副作用使医生们无法真正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为了优化FOLFIRINOX方案,郝继辉教授率领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层磷脂—聚合物混合型纳米载体,实现了三种有效治疗成分的分层包载。这种纳米载体明显提高了药物在体内循环中的半衰期;同时,被动靶向富集在肿瘤部位并识别胰腺癌细胞高度表达的整合素受体,从而肿瘤靶向性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0倍。更重要的是,由于药物的肿瘤靶向性提高,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明显减少。

    “多药联合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以往的纳米药物都只是一种药物的改进,而这种新型纳米载体的设计,拓展了纳米技术在多药联合的化疗方案中的应用。”郝继辉教授表示,在目前的胰腺癌治疗中,FOLFIRINOX方案是最有前景的化疗方案,创新的纳米载体技术实现了这种方案的降毒增效,解决了胰腺癌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下一步将深入研究这种纳米药物的规模化合成以及生物效应,以早日实现这种纳米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更多的胰腺癌患者带来光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