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我国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晓莹)以“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的第52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水稻基因组测序及注释、水稻重要性状的调控网络、水稻多组学(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研究,以及水稻基因组解析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研究员联合申请,4位专家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国内外21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张启发作为会议执行主席,做了题为“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主题评述报告。他表示:“基于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和展示度的重要成果,未来我们应继续保持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

    讨论中,专家形成两项主要共识:首先,继续推动“水稻2020”研究计划(RICE2020)的实施,启动水稻4D基因组学(RICE4Dome)等新的研究生长点。其次,功能基因组研究要推动和保障水稻育种目标的实现。要搭建功能基因组与育种应用的桥梁,加强与育种家的联合,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育种技术、育种平台和育种体系,培育绿色超级稻新品种,服务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

    和水稻打了十多年的交道的韩斌表示,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水稻由于其基因组小,与玉米、小麦等在基因组上存在共线性,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是现代作物学的前沿和热点。

    据了解,1998年,我国作为主要发起和参与国参加了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equencing Project, IRGSP)。2002年完成了超级杂交稻亲本籼稻品种9311的全基因组草图和籼稻品种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定。2005年,IRGSP公布了粳稻品种“日本晴”的全基因组精确序列。继完成水稻基因组精确测序后,我国适时启动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我国科研人员相继创建了大型突变体库、核心种质资源和高密度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等一批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发掘和克隆了一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在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网络解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水稻基因组选择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凸显了我国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世界核心地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