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锋 吕文龙
2014年12月28日凌晨,随着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7号线、15号线西段、14号线东段的开通试运营,北京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再添62公里,共计达到527公里。作为首条国产信号与综合监控整合带“辫子”(接触网受电弓)的北京地铁6号线,成为我国集安全性、高效型、舒适度于一体的地铁线路。
安全、高效、舒适的背后,饱含着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北京分公司创新标准化施工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智慧和汗水。
“梅花针”上跳舞
北京地铁6号线一、二期的43.13公里线路、28座车站全部深埋地下,站线长、跨度大、节点多、工期紧,要将302架信号机、2200公里光电缆、260套计轴设备、519套应答器、83公里波导管、138台转辙机、58个发车指示器、105个紧急停车按钮箱(该项为亦庄线,6号线无此项)、1480个箱盒、310台机柜,全部实施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与施工工艺创新,被参建人员比喻为“梅花针上跳舞”,处处是难题。
以信号机安装为例,仅隧道一项因矩形、圆形、马蹄形结构,就造成了安装各类型信号机的支架形状不一、大小不同,也形成了安装材料倒运、堆放、工法、工艺标准、规范的多式多样;且支架多为框架整体焊接方式、体形大、重量沉,给倒运、定位、安装及后期维护又带来诸多不便,还给隧道轨行区施工带来安全压力。尤其是这近百万次的每一个作业点出现质量问题,支架与隧道壁高低不吻,打眼稍有偏差,都会影响信号机与相关设备的安装精度。
全线28座车站的信号设备室里,有8到12组密密麻麻、灯光闪烁的集成柜,通过16200多根电源线连接312排1260个集成板芯的56320个接口,与隧道的3786台套信号机、转辙机、应答器及箱盒连接,形成16万个作业点、32万个对线接口的安装施工。这样大的工作量,都必须标准化作业、精细化施工,若一个接口不牢、排线错位、对接不当,都会使信号荧屏的“千里眼”出现NO,给运营的地铁带来安全隐患。
“三板斧”的搏击
实施国产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模式与工法创新,没有借鉴,只有实验、摸索、研发。分公司总经理沈振提出了用工法技术、现场管理、工艺质量的“三板斧”,打开标准化、精细化模式与施工工艺创新的铁门。
统一工法,是标准化、精细化的开场锣。针对地铁信号系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广泛运用的特点,从统一工法、提高效率入手,开展施工技术标准化的攻关,先后总结出“计轴设备安装试验检测装置”等5项国家新型专利证书和“通用型隧道信号机支架”等4项国家级工法。
规范现场,是标准化、精细化的重头戏。以透明塑膜、反光警示防尘、防水、防护,解决了现场成品保护问题;从体积、重量、效率、成本综合考量,细化优化,解决了材料倒运、运输难题;从材料的购买、管理、接货、发货、机具保养等方面入手,实现了分类规范;经过持续跟踪,对不同型号、用途、位置的线缆分类总结,解决了室内电缆、线缆的作业规范。
工艺质量,是标准化、精细化的主旋律。以北京市强制性执行标准及验收规范为主体,参照国家标准,邀请建设、设计、接管及设备集成商书面交底、探讨、答疑、定标,形成了统一的工艺质量标准。过程控制的“五个保证”实现了施工质量的全程管控:环境上通过防尘、防尾气的专业劳保,保证人员安全;性能上通过专业除湿防锈,保证设备安全;工序上通过责任挂牌可追溯,保证作业质量;信号室通过铺地板革、贴防尘纸、盖保鲜膜达到无尘施工,保证设备品质;机柜内通过编号有序绑扎、一目了然,保证维护方便。
“排头兵”的风采
2013年3月,原计划9月完成车站主体结构与洞通的6号线二期土建工程,因分区施工单位多,地下环境复杂,造成多数区间工期滞后,而2014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的关门工期不改,这个消息意味着分公司面临工期异常紧张的困难局面。
沈振在“大干150天”劳动竞赛的动员会上,话语有些悲壮:“什么叫排头兵?前面有地雷,第一个滚过去;前面有子弹,第一个挡上去;前面有碉堡,第一个堵枪眼”。
在创造条件上的拼抢中,党委书记王宇带领人员和业主、土建、铺轨单位协调,用轨行区安全避让、“要点”作业的办法,把等变成了干;总工程师程家毛带领技术人员提出了“先敷设贯通、后规范支架”的办法,在不具备安装条件的工期滞后区域,采取临时支架、钢槽、钢丝绳措施,拉通了光电缆,为后期车站信号设备室大干拼抢奠定了基础;物机部针对线长面广点多的特点,随时掌握各区间施工进度,把控设备、材料进场时间,不误工时;工程部主动找土建、房建单位协调,寻找可用临时措施先期同步作业的工序,为调试节约大量时间。
4月的北京,夜晚的寒气依然逼人。土建区间一段通道施工中挖到暗河流沙,区间深达1米的积水、淤泥蔓延,长达200余米。正在大干拼抢的工友们,为了保住以小时倒排工期的节点目标,穿着水裤,忍着低温,涉水敷设光电缆,让前来处理积水的业主领导赞叹不已:“真是一支顽强拼搏、敢打硬仗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