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医药产业发展“三境界”
本报记者 项铮

    在2014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上,仍是广药、扬子江等企业占据前几名。主营收入100亿元的医药工业企业由上届的9家增加到11家,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广州医药集团、修正药业集团的主营收入双双突破400亿元;另外,主营收入在50—100亿元之间的企业则由上届的19家增长到25家,主营收入50亿元以下的由上届的72家降低为64家。百强企业的门槛已经超过20亿,平均规模水平亦明显提升。2014年中国医疗工业生产增速虽然高于国内工业平均水平,但增速回落较明显。

    移动医疗市场骤热

    2014年,移动医疗产业遍地开花,不仅传统的医疗公司纷纷涌入,新成立的移动医疗公司数不胜数,可穿戴医疗、网络轻问诊模式均有企业尝试,甚至睡眠产品都在嫁接移动医疗概念,他们有的获上亿元投资,有的仅凭几百万投资便进入市场,希望在移动医疗领域分一杯羹的公司比比皆是,火遍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然而,移动医疗的未来在哪里?最终付费方是谁?是保险公司,还是医药公司?目前都尚在探索中。

    移动医疗未来的产值多大?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看得清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移动医疗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懵懂中前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移动医疗的现状和十年前互联网的时候差不多,随着医疗生态链逐渐建立,移动医疗必然迎来辉煌的未来。”

    国产医疗器械面临大好机遇

    2014年,国产医疗器械利好消息频出。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崛起,上半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本土企业实施扶持政策。推动国产医疗设备应用成为医疗器械业内重要的话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并指出,目前国内医疗设备需求、市场扩大,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应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推进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国产医疗设备产业水平整体提升,提高产品性能。

    随着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中国医疗器械新政策的出台,一些外资企业也调整了在华发展策略,他们采用并购、合资、转移技术等方式希望保持在中国一线城市优势地位,同时利用中国本土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销售渠道进入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

    “如果国内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能力不提高的话,跨国企业不会将技术分享给中国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我们强大了,让跨国企业认识到国内企业的优势,才有可能有双方的平等合作, 目前正是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转型升级的好时机。”

    药企知识产权官司频生

    2014年,广药集团是药企大赢家。10月,广药上市ED药品——金戈,这是国内第一个“伟哥”首仿药,金戈高调上市,力求成为广药未来主打药品。年底,广药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官司终于有了结果,经裁定,“王老吉”的法定拥有者是广药集团,同时赢得1.5亿元赔偿。同时,广药集团表示,此案判决的1.5亿元赔偿款到位后,将全部投入中华老字号王老吉校园公益基金,力推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

    2014年,恒瑞制药的创新药官司颇令人瞩目,研发创新药也引发了恒瑞和跨国药企的知识产权之争。12月,恒瑞在网上发布消息称,美国某法院同意了撤销起诉的动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礼来公司两名前雇员被指控向中国的竞争对手恒瑞医药泄露价值5500万美元的商业机密,礼来是全球制药研发龙头,而恒瑞医药是国内创新药领军企业。两公司现有产品和在研产品均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骨质疏松和抗感染等,其中部分产品有所重叠。恒瑞医药也和赛诺菲打过官司,2003年恒瑞医药绕过专利,在国内强仿赛诺菲的一线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赛诺菲将恒瑞医药告上法庭,后者二审胜诉。

    业内人士分析,恒瑞惹上这些官司并不偶然,这也是中国药企实力逐渐强大的例证,在中国制药企业从仿制向创新转变的过程中,将越来越多的面临专利战拉锯、跨国起诉、垄断处罚和商业合规变革等一系列的行业法则颠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