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力中国装备适应全球环境
本报记者 朱丽 通讯员 王俊 杨宇
汽车整车自然暴晒试验

    近日,国机集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属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琼海、广州、吐鲁番的三个自然环境试验站顺利通过美国Atlas气候服务集团(AWSG)的现场审核认可,成为中国国内仅有进入全球自然环境试验网络的站点,同时也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然环境试验能力获得国际认可。

    自然环境试验能力比肩国际水平

    海南琼海湿热、广州亚湿热、吐鲁番干热三个自然环境试验站都位于我国典型气候,特殊环境,由于地域跨度大、涵盖范围广、涉及标准多、技术要求高,给这次审核认定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也使这次审核认定成为对我国目前自然环境试验能力的全面检验。

    美国Atlas气候服务集团全球测试总裁Richard Slomko先生和质量经理John Wonders依据国际标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化试验能力进行了为期一周,全面、认真、细致的审核。Richard Slomko总裁在审核后如此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老化试验能力全面,管理规范,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近年发展令人惊讶。”

    美国Atlas气候服务集团(AWSG)是世界权威的老化试验研究与服务机构,建设有全球典型气候自然环境试验网络。此次通过美国Atlas的审核认可,是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扎实开展自然环境试验能力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中国自然环境试验能力已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将对中国装备未来全面开展全球典型环境测试、适应全球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深度参与全球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陆地版图跨越了热带、亚热带、干热、高原等环境;有7种气候类型,5大水系,4个海域和40多种土壤……自然环境条件十分复杂。装备在差异如此之大的环境中使用,必然受到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导致失效,影响服役寿命。因此,环境适应性成为决定装备服役寿命的重要质量特性。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工程机械、通讯等领域的高端装备正处在扩大出口、走向全球的关键节点,面对全球差异极大的服役环境,中国装备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中国装备每年由于环境失效等质量问题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建设典型气候自然环境试验站正是科学评价装备环境适应性,确保其环境服役寿命的必然途径。

    国外制造强国高度重视自然环境试验站对产业的基础性作用。比如,美国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佛罗里达迈阿密湿热自然环境试验基准站和亚利桑那凤凰城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基准站,系统积累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技术标准,为产品设计和试验评价提供依据。此外,美国还主导成立了覆盖全球典型气候、由全球20多个站点构成的全球自然环境试验网络。日本、德国、韩国等国也根据自身条件和产业需求,在国内外布局了自然环境试验站网。

    一方面,我国装备生产企业多年来只关注产品初始性能,忽视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导致产品出口使用后问题很多;另一方面,我国直接引进国外技术的装备又往往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环境,水土不服。有关研究表明,全球环境具有多样性,我国装备出口时要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测试,否则服役寿命将难以满足出口地的要求;而中国环境又具有独特性,即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不能完全解决装备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必须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评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率先提出对标国际先进、建设我国自主的自然环境试验基准站,并打造覆盖我国典型气候的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同时,为顺应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趋势,参与全球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建设,实现为中国装备提供全球范围环境适应性评价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大力投入和专业建设,国内、国际自然环境试验两张网络已布局成形。海南琼海湿热站和新疆吐鲁番干热站作为基准站已初具规模,能力水平与国际先进接轨;覆盖我国寒冷、高原、干热、湿热、亚湿热、海洋等典型气候类型的全国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已基本构建,并通过本次Atlas认可,实现了对全球自然环境试验网络的深度参与,打通了支撑中国装备开展全球典型气候环境试验的渠道。

    核心技术支持中国装备由大变强

    当前,中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为此国家制订并逐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和“工业强基战略”,环境适应性技术作为关系装备服役寿命的基础、共性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资深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师昌绪先生曾明确指出:“产品服役寿命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是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逾越的环节。”

    多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遵循师老所指引的方向,致力于提升中国高端装备与重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提高装备服役寿命,围绕基础理论、基础数据、应用技术、试验设备、标准规范、产业应用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注重国内外优质资源整合,搭建典型气候自然环境试验网络与人工加速试验平台。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机构,已广泛服务于国内外800余家企业。

    依托典型气候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采集了典型装备在我国西部特殊环境下的服役环境数据,深入开展产品、零部件和材料多层次的服役行为研究,获得第一手基础数据5000余万条。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在国内首次制订了《特殊环境条件分级 第1部分:干热》等10项国家标准,全面构建我国首个西部机电装备环境技术标准体系,填补国内空白,从标准层面推动电器部件、机电装备在我国西部特殊环境的研制和选型,为我国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机械开发等重大项目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意义重大。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开始重视产品的环境适应性,逐步引入自然环境试验要求。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率先研发出符合我国企业需求的汽车耐候性评价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我国汽车耐候性技术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服务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协助建立自主的技术体系,促进我国汽车产品环境适应性能的提升,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良好的基础已经具备,发展的契机正在眼前。下一阶段,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积极跟随国家战略思路,着力推进湿热和干热基准站建设,树立国内自然环境试验的标杆;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进一步夯实国内和国际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围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工程机械、通讯等高端装备的技术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多模式、多渠道服务,使自然环境试验网络全面、有效运转,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和工业强基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