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义雷
■创新驱动发展
“开拓技术转移多元途径,技术合同成交额2013年达到7469亿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201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相当于全国R&D经费投入的2/3。”12月23日,在技术市场30周年座谈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说,“30年来,技术市场形成日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使得技术能够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换,像资产一样用于创业”。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于技术市场未来发展问题,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强调,技术市场在新时期肩负着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要加强技术市场制度设计、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战略布局、强化资源集聚配置功能、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
技术合同成交额30年增长超过1000倍
“为什么义乌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做到了从需求出发。”在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宏理看来,技术市场的发展,要在抓住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12月8日,177项科技成果走上拍卖台,成交总金额达3.49亿元,创浙江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新高。网上交易是浙江的一个突破口。
浙江探索是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30年来,技术交易市场内容不断丰富,逐步从传统技术开发、转让、入股、咨询和服务,向科技企业股权交易、企业并购、交钥匙工程、技术投融资等多样化方向发展。技术市场交易手段持续升级,交易洽谈、竞买竞卖、签订合同、付款结算均可通过网络完成。
“技术转移组织体系逐步覆盖全国各省市并初步形成了链接国际的多种渠道。”张志宏说,“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984年7亿元增长到2013年7469亿元,增长了1000多倍。其中,‘十一五’期间增速约20%,‘十二五’达到24%。”
“大学和院所的科研能力逐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一五’以来,大学和院所签订技术合同61.5万项,成交金额达3463.29亿元。”张志宏说,“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每年约有20余万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产生了大量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技术合同成交额相当于全国R&D经费投入的2/3
“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放权给市场,让利给企业。”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说,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撑了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技术市场与资本、人才、产权等要素市场不断融合,创业投资机构和知识产权经营机构迅速兴起,中国出现了一批集聚技术、资本、人才要素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市场的规模增长和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也刺激和带动了资本、人才的流动。
“技术市场不断活跃,改变了财政单一的科技投入结构,为社会R&D投入提供了重要渠道。201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相当于全国R&D经费投入的2/3。”张志宏说,“产学研合作态势良好,委托与合作研发合同成交额逐年大幅增加,2013年占到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7.13%。”
“2003年起,企业输出技术超过院所成为技术转移第一主体。2013年,企业输出技术占到86%,同时企业购买技术成交额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4.95%,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张志宏说。
构建“2+N”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网络
“技术市场信用体系需要健全。”对于技术市场未来发展,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孙科说。而在中国技术交易所总裁郭书贵看来,虽然硕果累累,但各地技术市场还是存在“小、散、弱”的现象。
为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新时期技术市场创新发展,曹健林认为,必须要“加强技术市场制度设计”。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将技术转移转化成效纳入主管部门对大学、院所和政府科技项目承担单位以及大学、院所对科研人员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制订技术转移服务标准与规范,建立全国技术转移服务评价和信用征信体系”。在技术市场30周年座谈会工作报告中,张志宏说,要完善落实全国技术转移“2+N”体系布局,增强中关村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和深圳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的枢纽作用,充分发挥武汉、上海、西安、成都等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的集聚带动作用,扁平链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创新驿站、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国家高新区区域合作中心和地方技术转移机构,整合分散的区域及跨国技术转移渠道资源,构建和而不同、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全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网络。
“加强政府购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重点支持市场化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张志宏说,未来要“研究制定我国技术市场发展指数,更直观合理地表达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绩效,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考核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