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一个老工业区的转型之道
——合肥市包河区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纪实
本报记者 吴长锋

■创新驱动发展 

    包河,因包公而得名。这里地处合肥城郊,曾经,区内工业结构单一,生产模式粗放,产能相对不足。而如今的包河区,正以每周两个项目开工、每月1个亿元企业落户,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化都市产业园区,通过创新驱动“产城一体、产城融合”,正向着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迈进。

    既要科技含量,又要文化韵味

    由于区位和传统因素,包河区内的企业大多以传统的机械、加工等为主。城市快速扩容,产业也必须一同发展,像许多地方划地“摊大饼”,包河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都市应该怎样容纳产业的发展?包河区给出的思路是“产城一体、产城融合”。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一台裸眼3D电视机无需借助任何辅助设备,就能获得逼真的立体影像,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只需一键即可切换2D、3D电视节目,还可从3D效果调到标清或高清。”合肥智兔电子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具有渐变式4K超清裸眼3D电视机,预计再过半年左右就能进入家庭。

    合肥智兔电子有限公司正是包河区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发展的缩影。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让科技与文化有机融为一体,大力发展区内文化产业,正是包河区实施产业升级转型的一大举措。

    2012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在合肥市包河区设立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今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设计研究院三家国家顶级院所落户包河,在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设立分院;10月1日,具有全广电行业领先技术的“环巢湖综合实验网”技术平台700兆骨干网传输信号在包河区正式开通。这个平台开发的各类融合技术,可实现个人数据跨平台同步,即电脑、手机、电视、平板电脑“四屏合一”;10月30日,40集动漫片《神鸡包美丽》在央视播出,这是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生产的第一部影视作品……一系列创新成果展现着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的强劲态势。

    但在这一国家级的创新基地,看不到规划整齐、楼群耸立的景象,“基地是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产办主任刘圣才告诉记者,通过营造环境和服务兑现政策,一批“既有科技含量,又有文化韵味”的企业快速聚集。今年,“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万达文旅城”同时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包河区完成文化产业投资超过百亿元,占全市1/3以上,区内文化企业共获得上千万元各级政府的奖励和补助支持。

    总部进楼,商铺上网

    “我卖的每条围巾都有故事。”在电商领域已经闯荡多年的80后女孩张琳琳,如今是小有名气的网店“羚羊早安”的执行总裁,“我们与合肥本土作家李筱懿合作,根据她新书的内容,推出林徽因系列围巾,在网上很受欢迎。”以包河区的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基地,羚羊早安已做到全网销售,并拓展O2O运作模式,营业额也已由最初每年不足100万元发展到每年1亿多元。

    作为具备后发优势的城区,楼宇经济已然是包河发展的亮点。通过搭建“园中园”作为企业孵化平台,让电商从产业架构到产值实现了新突破。包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一年多来,不断刷新安徽电商发展的纪录。此外,包河区通过服务外包引进专业策划咨询商,打造规划面积28万平方米互联网产业园,已引进包括上海助跑网在内34家企业。中国产业地产第一品牌联东U谷规划建造180万平方米的国际企业港,明年也将投入使用。如今,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合肥包河互联网产业园、滨湖服务外包产业园三大电商平台竞相发展,成为安徽省电商的“领头雁”。

    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包河区的现代物流产业也风生水起,初步形成了三大商贸集聚区。随着合肥高铁南站的建成,将带来大量的客货流集散;而与之相邻的机场搬迁释放出的空间,又为大型仓储式商业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合肥港综合码头吞吐能力大幅扩张,将为包河区港口物流业提供良机。与此同时,骨干道路建设和四通八达的街巷支路全线贯通,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为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人才的聚集,企业家的观念越来越新,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包河区的物流产业也愈发向高端迈进。包河区发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底两大专业园区入驻电商企业超200家,注册资本超1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老企业嬗变为产业新宠

    冬日暖阳下,安凯客车新建的“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在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调试车间,流水线上的上百台机器人正被植入“大脑”。由包河区政府牵线搭桥,“巨一”与合肥工业大学、德国KUKA机器人公司、江汽集团等1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合肥市汽车自动化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整合国内外技术和市场资源,实现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拥有了与国外一流汽车装备企业竞争的能力。

    短短几年间,包河区从一个传统老工业区,一跃成为全国四大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内聚集了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为龙头的两大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内聚集了以安徽巨一自动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企业20余家,涵盖整车开发以及电池、电机、管理系统、充电站等开发和生产领域。围绕江淮新能源汽车、安凯客车电动客车产品开发需求,基地内相关企业均与国外各大车企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联合攻关。

    为了做到整体发展快人一步,包河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奖励创新成果等形式,引进电池材料、电机及其材料、电控技术与装备,加快“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关联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14年,区里组织基地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科研机构申请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获得安徽省财政建设资金1000万元。

    包河区为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新宠培植了丰厚的成长土壤。预计到2015年,包河区将培育2—4家实力雄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形成1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800亿元,带动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1000亿元,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运行示范区。

    从老企业到产业新宠的华丽转身,也让包河这一传统的老工业城区迸发出崭新的创新活力。今年截至10月份,包河区申报各项专利3325件,其中,发明专利1737件,授权专利25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位列全省县区之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