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焦点
美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首次试飞成功
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12月5日完成首次试飞,并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其成功发射被视作“美国航天的新起点”。
此次测试的目的,是在距离地球5800公里的高度,即大约15倍于国际空间站运行轨道高度的太空中,检验飞船的基本设计性能。这是自1972年“阿波罗计划”结束42年以来,人类首次将载人级别太空飞船发射到远超近地轨道的深空之中。作为继航天飞机后的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工具,“猎户座”计划最终搭载在名为“太空发射系统”(SLS)的新型最强劲火箭上升空,有朝一日将人类送往火星。
外媒精选
地球上空自带屏蔽高能粒子的无形“防护盾”
范艾伦辐射带是环绕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分为内外两层,外带最远距地球25000英里。这些高能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对宇航员、卫星和空间系统都可能造成威胁。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为首的团队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现象:在地球上空7200英里的地方,即范艾伦辐射带外带的内缘附近,有一道无形的“防护盾”,能够屏蔽这些所谓的“杀手粒子”进入地球大气。
美开发集成光学电路与声学设备的新型芯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芯片,当施加交流电信号,可引起材料周期性变形,并在其表面产生声波。其突破性在于将光学电路与声学设备集成在同一材料层上,从而使光波和声波之间可进行极有效的相互作用。这项成果有望改善使用光纤的无线通信系统,并最终应用于量子计算。
本周争鸣
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终结者?
借助人工智能“改变人生”的霍金,却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前景表示担忧。这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现在依赖英特尔公司为他设计的电脑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流,12月2日,在该系统进行软件更新升级的发布会上,霍金表示,人工智能科技在初级发展阶段的确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不过要警惕其过度发展,因为创造出能够与人类相提并论甚至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将威胁人类自身生存。他认为:“对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招致人类历史的终结。”霍金的预言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的深思。
一周之首
首次证实哺乳动物脑中存在神经3D罗盘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利用蝙蝠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脑中存在神经3D罗盘,这些特定的神经元能感知动物的头正朝向哪个方向,以此帮它在三维空间里导航。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也适用于不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包括在树枝间跳跃的松鼠、猴子,以及人类。
首枚可在室温下发电的燃料电池
美国犹他大学的工程师研制出首枚可在室温下工作的燃料电池,无需移除硫杂质或者营造高温工作环境,它用酶就能使得喷气发动机燃料JP-8产生电能。这种新型燃料电池可以给手持电子设备、离网型发电机和传感器供电。
前沿探索
科学家实现短时室温超导
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为首的国际研究小组借助短红外激光脉冲,在一种叫做钇钡铜氧化物的陶瓷材料上成功实现了室温超导——虽然只有百万分之几微秒。他们认为,是激光脉冲使晶格中的原子出现了暂时改变,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超导性。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并发现这些材料的新用途。
日发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
日本于12月3日发射了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它将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被认为存在含有水和有机物的岩石,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隼鸟二号2018年到达该小行星后,将着陆并采集其表面下数十厘米处的物质,并于2020年底返回地球。科学家希望能借此解答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若干谜题。
特定条件下人眼也能看见红外光
红外光就像X射线和无线电波,都在可见光谱以外。但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用强激光器发出红外光脉冲照射小鼠和人类的视网膜,发现当激光脉冲很快时,人的视网膜也能感觉到红外光。研究人员正在设法将这种策略用于一种新型的检眼镜,以研究正常眼睛和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睛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一周技术刷新
美开发出通过加热可擦写的“纸”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制造出不用油墨印刷的新颖重写“纸”,以玻璃或塑料薄膜形式为介质,基于氧化还原染料,有蓝、红、绿三种基色,字母和图案可以重复印刷,保留3天,然后通过简单的加热擦除。循环使用达20多次后,在对比度和分辨率上没有显著损失。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让色盲人群“眼界大开”
英国一家技术公司开发出可使色盲人群和普通人一样分辨电视屏幕色度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这项名为“眼技”(Eyeteq)的技术通过提高图像的显色指数使色盲人群看到更多颜色,可应用在电视机机顶盒中,同时适用于视频游戏。
英利用超声波生成可感三维模型
英国科学家使用超声波生成了无形的三维触觉形状:人们不但能看到它,还可以触摸到它。这项成果或将改变三维模型的使用方式,可触摸的全息图像、沉浸式虚拟现实以及自由空间中复杂的可触操控,都是这一技术可能的用武之地。
可循环利用的终极塑料研制成功
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NDSU)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来自生物质的新型塑料——先用农作物中的油料种子、纤维素、木质素和蔗糖生产塑料的基本分子,再将基本分子合成高聚物分子。在350纳米的紫外线光照下,这种塑料又能降解还原成分子,并被再次用于生产新塑料。
“最”案现场
迄今最大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互作图谱问世
由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共同完成了“人类互作组(human interactome)”新图谱,描绘了蛋白质之间的1.4万个直接相互作用,并预测出数十个与癌症相关的新基因。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图谱,该项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形成机制,并最终开发出治疗和预防方案至关重要。
奇观轶闻
按DNA“量身定做”的护肤品问世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教授克里斯·图马佐把他发明的微芯片基因快速测序仪用到了新领域——根据个人的DNA测出身体分解胶原蛋白的速度,来定做抗老化的护肤乳清。这种护肤乳清叫做Geneu,经18个月的临床实验证明,它能在12周内减少细纹和皱纹达30%。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深入到基因层面,为个人“量身定做”专属的抗老化护肤品。它每4周一疗程的成本为600英镑,包括诊断在内。
(本栏目主持人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