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沙洲职业工学院:面向地方需求办好职业教育
通讯员 李 锦 许学建 本报记者 过国忠

    30年来,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的沙洲职业工学院(以下简称沙工),秉承首任名誉院长钱伟长院士“拆除学校与社会之墙”的开放办学理念,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走出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尤其在全国高校普遍扩招、民众学历追求攀高、职业教育仍受一定歧视的大背景下,沙工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尽管在升本路上一再受挫、合作办学一再铩羽、本地生源不断萎缩的现实困境中,沙工毕业生却依然备受企业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至2013年,沙工累计已有20585名毕业生,其中80%共1.6万名左右的毕业生在张家港工作,在张家港人才中占比15%左右。

    沙洲职业工学院院长钱东东介绍,为了全方位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沙工积极推行“双元双证、四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学历证书、高等级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全方能毕业。坚持人才培养过程开放、师资队伍开放、实验实训基地开放、质量评价开放。

    自1984年建校以来,学院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针对张家港产业需求,重点开设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动力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在激烈的职业教育领域,既达到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目的,更是优化了学科布局,彰显了专业特色,有效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同时,从专业建设迫切需求、条线工作协同推进、现有人员结构优化、未来发展适度储备等角度出发,加快引进急需紧缺、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有经验、有后劲的人才,以改善原来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支撑重点学科建设。

    有数据显示,在目前沙工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54.37%,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占75%。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院专业带头人17人,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4人。

    设立奖励专项基金,全面推进“三牵手”计划,这是沙工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上摸索出的一大创新做法。

    沙工通过牵手本科院校,以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问题为背景,共同组建校际合作科技团队。通过申报省级及以上高水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沙工教师参与高水平科技项目提供了平台支持,提升了教师科研能力和综合水平。

    沙工通过牵手企业,有力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全面融合了地方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沙工教师创新能力,拓展了专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培养水平和沙工社会声誉。

    沙工通过“牵手”教授,充分发挥出教授或有丰富科研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的优势,通过组建教授科技团队的形式,帮助中青年教师在实际科研项目提高能力,使沙工科研工作形成集群优势。为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依托沙工搭建的各类平台,沙工实现了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为省 “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其中,现代纺织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为省级特色专业;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项目。

    今年,沙工陈在铁教授主编的《建筑工程力学》教材正式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目录;范尧明副教授主编的《纺织材料与检测》修订教材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

    如今,沙工成为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站、苏州市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和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沙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考生的青睐。“沙工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张家港市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90%以上高密度分布在张家港市各企事业单位,数以千计的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仅在华芳集团,就有沙工毕业生400多名,196人担任中层管理人员,22人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有1人担任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工毕业生中涌现出自主创新、创业有所成的民营企业家超3000名。”钱东东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