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60岁之后,他们拒绝清闲
——两位老科技人的故事
通讯员 侯丽艳 本报记者 王延斌

    60岁之后,丁辉和袁自理拒绝了清闲。

    从国企董事长岗位上退下来,煤化工工程师丁辉舍弃了花前篱下含饴弄孙的生活,而是身履煤化工江湖;谢绝了医院的高薪返聘邀请,心脑血管专家袁自理自建了一家“不收费”的医院,坚持着向贫困群体张开双臂。66岁的丁辉和68岁的袁自理不想“被社会遗忘”,渴望献出自己的一身绝技,向人们证明“我们的人生远远没有落幕”。

    眼下,这种“拒绝无所事事”的情绪,正在山东省100多万离退休科技人员中蔓延。他们在农业、工程、卫生、科研等各条战线上戴月披星,耕云播雨,为此燃烧了前半生;退休之后的老专家们,注定不会将“满腹经纶”埋藏,自甘沉寂。

    老丁说:“我们还有价值,需要一个干事的平台,用余生为社会出力。”

    “我不想把我的绝学带到棺材里”

    拒绝了喝茶遛鸟的清闲生活,退休之后的丁辉更忙了。

    几天前,枣庄市又一家企业登门求助:我们新引进的技术“水土不服”,每天1000吨甲醇的产能只能产出600吨,一天天亏损。老丁已记不清,一个月中,这是第几家主动登门的企业。如同经验老道的老中医,退休后的他越发“吃香”了。

    6年前,袁自理辞去了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院长职务,筹建了枣庄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老袁儿女成才。英国留学归国的儿子担任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年薪三四百万;女儿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新加坡一家医院,年薪百万也不在话下。而自己作为院长退休后也有不菲的退休金。面对儿女“移民美国或者定居北京”的邀请,他拒绝了。

    目睹太多因不适应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而在郁郁寡欢中逝去的老同志,他了解同辈人的心情,“好多老同志就一句话,‘我不想把我的绝学带到棺材里’。”

    老丁和老袁,都有自己的老年规划。

    忧国忧民的心还在

    老丁是一个能人。

    他在煤化工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长期担任兖矿下属企业掌舵人,几十年间带领公司在市场上攻城拔寨;他主导研发的“洁净煤”技术煤耗低、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废渣、废气的排放。这些特点让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同时,转让了35家企业,“这个技术都在我的脑子里,谁需要我就给谁,因为这正是我们这个高耗能行业需要的技术”。

    今天,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司空见惯,而且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全球第一,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作为枣庄市第一、第二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老袁见惯了被心脑血管疾病折磨的人们,他感觉“自己的心一次次被刺痛。”。

    三年前,枣庄市一对年老多病的夫妇的儿子因病死亡,儿媳改嫁,留下一个七岁的孙女。这让袁自理很同情。他把两位老人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免费提供药物。得知老人儿子死亡涉嫌医疗事故,老袁又帮助请律师,搞医疗事故鉴定,终于使二位老人拿到了十几万元的医疗赔偿。

    经历,早在心底埋下了他们退休后回报社会的种子。

    “我在东北流浪了十年,那是一段非常苦难的生活,牧区、林区零下四五度我住仓房。放牛、羊、挖药材我都住在山洞里,是当地老百姓的接济让我活了下来。”对袁自理这段颠簸流离的生活,丁辉感同身受。但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长起来的那代人,谁又敢说自己没有这种心酸而又温暖的经历呢?

    老丁和老袁的前半生,是一部叱咤风云的传奇故事。退休之后,他们注定不能收刀入鞘,“我们过不惯无所事事的生活,更不想把一身的绝学浪费掉,需要寻思点事儿”。

    一身绝学还在脑海发酵

    中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70%的工业和民用能源来自于煤炭,15年来国家的采煤量、用煤量都是世界第一,已用的36亿吨煤的燃烧过程中,至少一半以上还是传统燃烧方式。

    说到这些,丁辉禁不住皱眉:“我虽然卸下了行政职务,但专业知识没有停止,一身绝学还在脑海里发酵,即使退休了,我也想做些什么改变一点是一点。”

    他拒绝了各类煤企的邀请,独自选择加入枣庄市煤化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这个公益平台的力量在于聚集了一帮煤化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老专家。“他们大多担任过总经理、厂长或者总工程师、研发中心负责人”,这使得协会在深入企业做帮扶时具有权威性。“企业现在的领导比较年轻,遇到问题也很迷茫,不知道什么原因,更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们是过来人,眼睛‘毒’,一看就明,一摸就透”。

    积累了一辈子,老专家有足够深厚的功底和能力,做出好的建议。

    免收挂号费、专家门诊费、门诊注射费等;对住院的农村及城镇困难群众,免收住院费、治疗费、护理费,药费只收70%;对特别困难的病人免收一切费用。在老袁看来,生存还是发展,赚钱还是慈善,向来对自己创办的这家医院来说都是伪命题。

    他创办医院的目的就是有一个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也不在乎多赚钱,“我们这个年龄什么都不要了,不为钱,不为名,只图一个高兴,能做点事就高兴”。

    老专家不被社会遗忘

    “我常用一个词,说解放后培养的这批知识分子‘物美价廉’。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们工资待遇低,退下来却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物资,特别是工程师、老专家们,虽然卸下了行政职务,但有人脉、有能力,如果被社会遗忘了,这是多大的浪费?”

    老丁退休那一年,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一批老专家调研形成的《山东农业发展——2020预测与对策研究》获得了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姜大明的批示,最后还在该省形成了决策性建议,让人鼓舞。2013年,丁辉带着这帮老专家形成5000多字的《关于枣庄市煤化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的报告》,最终得到枣庄市主要领导的批示,有些建议被采纳写进了该市政府工作报告。

    58岁的孙环老人现在享受着老袁免费的医疗救助。20多年来,这位枣庄市峄城区二郎庙村村民受胃炎的困扰,却因为穷,至今没有走出村里的诊所。夏天,老袁放下医院的事务,带着药箱随枣庄市峄城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送医下乡团来到二郎庙村,对这个村子及其周边的百姓免费义诊,孙环第一个受诊。

    近十位专家,都是来自各大医院的主任医师。与老袁一样,他们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协会成员。“我觉得协会这些年来真是调动了这些老科技人的积极性,有效组织起来了。”老袁说,自己想下乡,没有人组织,没有当地政府的配合,难以实现,“我背一个药箱下来了,谁理我呢?人家会不会说我是个骗子呢?”

    退休后的4年时间里,丁辉他们带着这批曾担任过总经理、总工程师的老专家,像老中医一样对山东省一批煤化工企业进行了号脉。

    “公司用的几项技术,有的是技术本身问题,有的是使用不当的问题。”老专家开出的药方很准,几个月后,新能凤凰便从日产600吨的亏损,慢慢变成日产800吨、900吨、1000吨,现在这个企业已经完全盈利。

    老袁为孙环开了药,嘱咐着:你这胃炎肯定能治好,但有一些溃疡病迹象,还有一些生活习惯要改改……

    在鲁西南的夕阳下,老专家与村民们认真地交流着,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