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减隔震技术助力“防震减灾”
李萌

    ■今日头条

    作为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云南省一直努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在减隔震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近年来成功建成一批示范性抗震建筑,成为全省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建成全世界最大减隔震单体建筑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目前全世界应用减隔震技术的最大单体建筑,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这个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抗震性能。

    记者了解到,7层的航站楼共安装汽车轮胎大小的隔震垫1800多个,液压阻尼器108个,使整个航站楼工程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5度,可以保证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云南省设计院专家王宏伟表示,隔震垫由橡胶和钢板构成,采用隔震技术的房屋建筑地震时的地震力会减少40%以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力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力,保护整个建筑在地震袭击后的基本功能,从而提高建筑内部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性。

    目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吞吐旅客近3000万人次,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人员交往将更加活跃,减隔震技术应用为航空枢纽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助力云南防震减灾

    记者了解到,云南在全国较早开展减隔震技术的相关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后,云南省政府根据地质特点和抗震减灾形势,正式启动减隔震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

    据云南省住建厅抗震处处长张明介绍,减隔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应用,得益于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保障。2011年云南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意见”,要求全省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区域内,凡符合条件的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2012年,云南省政府还专门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应用,并积极完善相关技术、产品配套标准建设。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缘,地壳运动剧烈,是全球内陆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20世纪,发生了中国大陆23.6%的7级以上大震、18.8%的6级以上强震。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的损失,多年来云南省一直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省就建立了中国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是全球六个地震预报实验场之一,具有重要国际地位。近年来,还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昆明防震减灾技术试验基地,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2013年还成功实施全国首次实体高层隔震建筑原位动力试验,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领头羊”。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全面推进

    记者了解到,目前云南的减隔震等技术研发应用都已初具规模,已建成1000多栋减隔震建筑,接近全国的二分之一。中缅油气管道、长水机场等大型项目都采用了相关抗震减震技术;玉溪公租房高层住宅共计11栋,高度达90米,是国内应用减隔震技术的最高建筑。这些项目都成为防震减灾技术应用的典范。

    记者从云南省住建厅了解到,为了保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质量,云南省在全国率先编制了《云南省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规范》《云南省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规范》两个地方标准,并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减隔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完善政策支撑。

    据介绍,云南未来将继续加大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力争在2020年以前,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设防区内,凡符合适用条件的中小学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医院、通信、电力及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全面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