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
你是否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孙琳 本报记者 李颖

    ■打破砂锅

    丢三落四、记忆力减退、爱猜忌……您是否留意过父母的这些变化?不少人觉得这是自然衰老,殊不知也许这正是“老年痴呆”的先兆。请关注——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绝大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或根本不到医院诊治,导致生活质量低下。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治疗效果好

    “57岁的刑法学李教授最近两年出现记忆力衰退症状,在他与爱人骑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掉头,与家人走散。李教授患的正是我们俗称为‘老年痴呆’的阿尔茨海默病。”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贾建平教授介绍说。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900万以上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4000万人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国际上将9月21日定为是”世界老年痴呆日“正是要呼吁人们正确认识老年痴呆,努力提高痴呆人群的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贾建平解释说,由于大众对于疾病症状的忽视,往往延误治疗,甚至有些人认为健忘、脾气秉性改变都是老年人出现的正常现象,从而拒绝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从发病到死亡平均时间仅为5—7年。该病不仅仅会引起记忆下降,还会威胁生命,如果不进行干预,患者往往在几年内就会死于感染等疾病。贾建平强调:若发现记忆力下降等轻度认知障碍的症状,请尽快去医院就诊。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治疗效果好,治疗得当可有效阻挡疾病的发展,甚至恢复到原有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还并不是很清楚,但它是一种遗传性很高的疾病。贾建平建议有家族病史的人可在二三十岁时进行基因检测预知患病风险,密切关注有突变基因的人群,及时进行干预,这也是一级预防早期发现的有效办法。

    学问越多越易得阿尔茨海默病是误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症。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约有500万之多,占世界老年痴呆症总数的四分之一。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绝大部分家庭对此病缺乏认识,不少患者出现就诊不及时或根本得不到医院治疗等情况。数据显示,中国轻度痴呆症患者就诊率为14%,中度痴呆症患者就诊率为25%,重度痴呆症患者就诊率不足34%。

    提起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大家都会想起政绩显赫的美国前总统里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还有许多类似前文提到的知识分子。难道学问越多越爱得阿尔茨海默病?

    “受教育年限越长,用脑越多,其实反而不容易得老年痴呆,不能用个别案例来以偏概全,实际上不断学习可以预防大脑退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贾建平说。

    贾建平强调,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常见的检查手段有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摩卡量表,通过一些认知逻辑思维的考题进行初步判断,最后加上影像学等检查确认患病原因和分期。另外,专业医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和游戏来判断来人是否有患病前兆。

    子女应及时发现父母的认知变化

    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除去遗传因素外,脑血管病的所有危险因素同时都会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所以预防该病首先要控制基础疾病,保证血压、血脂、血糖的正常。同时,还要避免受情绪波动的影响。老年人如果经常生气,而没有人去倾诉,就容易自闭抑郁,如果已经有一定基础症状,生气往往会成为最终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导火索。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因此积极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子女应担负起关爱老人认知变化的责任。”贾建平特别强调,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需要身边人细心观察才会发现。子女日常打电话的简单问候是不能够发现老人的细微变化的,要经常与老人进行实质性内容的交流,如和父母一同规划家庭未来,和他们一起探讨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事情越具体越好。

    同时,贾建平还建议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太极拳、散步、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打扑克、麻将等益智类游戏,只要在过程中不喝酒、不赌钱、不吸烟,也可起到健脑的作用。

    孤独“老小孩”需多方关注

    虽然不能根治,但早期发现及时诊治,对改善和延缓病情能起到关键作用。贾建平教授透露,老年痴呆症在初期还是有迹可循的,共有记忆减退、智力减退、性格改变、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行为怪异等5类前兆症状。例如容易遗忘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即使提醒也记不起;外出容易迷路,记不起熟悉人的名字,不会计算收支;情绪大幅度波动,性格变得多疑、易怒……这些都是典型症状。

    由于老年性痴呆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繁琐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家人的理解和细致入微的照顾,远远胜过打针吃药。因此,照料者的状态对患者非常重要,也需要社会提供支持。政府在医保方面要有更大的政策支持,例如办理特殊门诊、提高住院报销费用比例等,让患者接受更多更好的治疗及护理。

    因此建议对50岁以上的人群开展记忆体检,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及追踪随访。主观认知下降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最早症状,这是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时间窗”。

    专家呼吁全社会对“老年痴呆”患者多给予尊重与关爱,就像人们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一样。同时特别提醒:独居,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接触,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头部外伤,高血压,吸烟,心脏病、中风史、脑动脉硬化、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血管病,以及妇女在更年期后雌性激素水平低下都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