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就要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了。虽然此次峰会并非政府间正式谈判的一部分,但这将是明年巴黎气候大会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关系到各国能否在2015年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来自12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即将与会,这也将是自2009年以来出席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用发起此次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话说,峰会的目的就是要凝聚政治共识,动员资金支持,采取大胆行动,为明年巴黎气候大会能取得预期结果扫清政治障碍。
潘基文之所以强调凝聚共识,说明分歧仍然存在;之所以强调扫清政治障碍,说明阻力依然很大。近年来气候谈判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至今仍没有算好历史、现实和道义这三笔账。
一是历史账。发达国家的舆论谈论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现在气候变暖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历史上累积的碳排放造成的。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也占到全球的77%。
潘基文在去年底就强调:“气候变化这一现象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造成的。只有让发达国家承担大多数责任才是公平的、合理的。”
二是现实账。这方面第一是看人均碳排放量,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第二是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还要看转移排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初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对新兴经济体的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因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越来越多地把碳排放‘外包’给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
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转移,为新兴国家的减排带来了沉重负担。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一部分是为西方生产商品的结果,这种现象相当于污染“外包”,但发达国家至今没有承担这部分转移污染的意识。
三是道义账。西方国家历史累积的碳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问题,现在又将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搬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来自发展中国家价廉物美的产品同时,也在享受自己干净的环境,而发展中国家却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
发达国家既不认自己的历史账,也不认自己的现实账,对已经做出的技术转让与资金支持等承诺推三阻四,不是提高价码,就是加高门槛,并且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缺乏诚意,导致谈判进展缓慢。这种表现只能使自己在道义上失分。
历史、现实和道义这三笔账合在一起,好比一面镜子,发达国家的形象在它面前一目了然。只顾扒拉自己眼前利益的小算盘,而不去算大账,谈判就会缺乏诚意,合作就会失去动力。
只有把这三笔账算清楚了,才能进一步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才能有助于扫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