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山
除了战争,未来我们还面临哪些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科学研究在这方面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参加了9月16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九届安全研究大会,并专访了大会主席、弗劳恩霍夫瞬时动态研究所(EMI)所长克劳斯·托马教授。
居安思危应对未来威胁
关于安全研究大会,托马教授介绍说:“弗劳恩霍夫协会是欧洲最大的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拥有23000多名研究人员,年度研究经费约20亿欧元。2002年,7家弗劳恩霍夫协会下属的与防务和安全有关的研究所成立了一个研究联盟,即国防和安全技术联盟(VVS)。2006年这个联盟召开了首次安全研究大会。2007年至今,在德国联邦教研部和国防部的资助下,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安全研究大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今年的250多名与会者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19个国家。不过还没有来自中国的,希望以后有。”
托马认为安全研究大会更多的是为各国提供一个民用安全研究的交流机会。他说:“除了德国自己的研究,在欧盟新的研究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中也有一个欧洲安全研究项目。我们这个会议为类似的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交流机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欧洲的安全研究。因此,你可以在这个会议中听到很多来自于欧盟安全研究项目的成果报告。”
托马说:“安全研究是有益于社会的基础性研究。安全研究处理的是漏洞和威胁,例如人为的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对社会的犯罪或事故,特别是在都市环境下,还有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比如运输、能源、食品供应、信息技术等等。因此,安全研究致力于分析、减少甚至防止这些风险的方法或技术,并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和社会的恢复力。”
谈到开展安全研究,托马说:“人们首先必须深刻地了解所面临的威胁,才能谈到如何去应对,如何制定预防的策略。以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为例,它与交通、银行、通讯,乃至每个人生活所必需的供水、供电、供气等有关。这些设施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否则人们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安全研究可以告诉人们,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关键基础设施。比如为了航空安全,科学家必须竭尽所能来提高安检的能力,其中包括研发新的传感器,用来识别衣服下藏有的武器。”
安全研究不能止步于预防措施
今年的安全研究大会上,恢复力成为了安全研究的热点。托马说:“并不是你采取了所有可能的安全措施就能防止灾难的发生,因此,安全不仅意味着要降低威胁,而是先要做好准备。今年的大会我们对这个主题‘恢复力’进行了新的透视。恢复力概念的应用让我们在未来把可能的危险列入计划,从而为紧急情况做准备。恢复力意味着系统应对攻击的抵抗力,但它也是一种可以被计算在内的能力。它使得我们具备了更强的承受能力,并能尽快恢复到原先的状况。”
托马进一步解释说:“在面临灾难的时候,很多的安全措施都会被摧毁。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受到灾难之后该怎么办。比如,突然出现30人死亡、500人受伤的情况,急救的医生该如何来处理,医院的设施够不够,我们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灾难。通过科学研究把灾难影响的程度演示出来,可以找出那些有助于迅速恢复原状的关键点。”
谈到具体的案例,托马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除了紧急的医疗救助,还包括案犯在爆炸后逃逸,人们该如何抓住罪犯?当地政府为此紧急关闭所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但是假如搜捕超过一周的话该怎么办。因此,我们应该提前进行思考和研究,再一次遇到类似的灾难我们是否能做得更好。与会的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前副署长理查德·赛里诺专门就恢复力社会中参与人员与网络的协同作用问题作了主题报告,重点就阐述了不同的政府行动和危机管理战略如何在联邦、州和市镇等所有的政治层面得到推行。”
扶持安全研究事半功倍
兼任弗劳恩霍夫国防和安全技术联盟主席的托马同时还是德国联邦教研部的科学顾问,在谈到如何为政府做顾问时,托马说:“我们这个联邦教研部的科学顾问团队大约有20个人,成员有的来自工业界,也有的是警察和消防员。我们可以给教研部提建议,哪些主题应该被研究,民用安全研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应该优先研究哪些主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为争取更多的研究资助而努力。”
谈到中国,托马说:“尽管不同的国家面临的具体安全威胁不一样,但是中国也一样面临很多的威胁。比如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天气,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恐怖主义的威胁等等。中国的航空旅客人数在持续增长,现在新式的飞机能载三四百的乘客,一个恐怖分子就可能威胁所有的乘客。因此,加强扶持安全研究很重要。我希望中国也建立与欧洲类似的国家安全研究项目。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很多安全研究领域可以与欧洲或德国同行进行更多的交流。”
(科技日报柏林9月17日电)
上图 弗劳恩霍夫瞬时动态研究所(EMI)所长,兼弗劳恩霍夫国防和安全技术联盟主席克劳斯·托马教授。 本报记者 李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