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杰青基金20年打造基础研究梦之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杨 卫

    20年前,国内除了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优秀中青年计划,几乎没有人才类项目,而且资助强度都较低。陈章良先生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建议设立“总理基金”,设想在50个领域各支持两名科学家,每个人50万元,几年之后就可以培养出一批人才。时任基金委主任张存浩先生带领全委积极响应,果断承接了这项任务。随后,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由基金委负责管理,额度60万元,相当于当时一般面上项目资助额度的10倍以上,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在科技界引起很大轰动。

    杰青基金实施20年来,一方面资助的人数不断增加,从开始的49人,到现在每年稳定在200人左右。同时资助强度也不断加强,历届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在任期间都加强了对杰青基金的支持,支持经费从最初的60万元每项,在朱镕基总理任内增加到80万元,到了温家宝总理任内的200万元。杰青基金成立20年来,中央财政投入累计近45亿元,为杰青基金资助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统计,20年来杰青基金支持的3004名青年学者,涵盖了自然科学全部领域和社会科学部分领域,许多获资助者已成长为所在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其中近两百人当选为两院院士,目前60岁以下的中国科学院内地院士中,有八成以上获得过杰青基金资助;C9高校中7位校长是杰青,国内31所中管高校校长中有15人获得过杰青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其中的4位副院长都是杰青,科学院所属的113个研究所(中心)主要负责人51位是杰青;近年来(2000—2013)由杰青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335项,占全部获奖成果的77%以上;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团队的5名获奖者中4名是杰青。被称为“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团队中有9位杰青。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获得2009年度杰青基金资助,其研究成果实现了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被《自然》杂志评为2012年度十大新闻亮点之一等等。实践证明,杰青基金是促进我国高层次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杰青基金资助的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中非常优秀的一批人,其中最初的两届获资助者中涌现出了陈竺、白春礼、王恩哥等科技界的领袖人物,还有一大批获资助者在国家科技重大研究专项中担任首席科学家或学术带头人,为我国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本人也是首批杰青基金获得者。杰青已成为高校和研究单位科研实力的象征,成为所在单位和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而且社会上、科技界对杰青的评价绝大多数是正面的。

    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肯定杰青基金工作。李鹏总理对杰青基金工作给予很高评价。朱镕基总理曾在纪念杰青基金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讲到,科学成就出于青年,我们要有一套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的办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造了这种经验。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出席杰青基金十周年座谈会时指出,杰青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今天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和高层管理者,实施科学基金人才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广泛影响,也得到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意义十分重大、深远。

    追本溯源,在于20年来杰青基金始终坚持做到:恪守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在评审中注重选拔活跃在基础研究前沿、有创新潜力、学风优良、有望成为学术带头人的青年学者给予资助,将基础研究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一)长期一贯性:基础研究的显著特点就是“厚积薄发”,这就决定了基础研究人才的成长必然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资助周期。杰青基金根据人才成长的特点对优秀人才采取持续一贯且不断加强的资助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国内优秀青年科学家的稳定发展。

    (二)开放竞争性:杰青基金不同于其他人才资助计划,它对申请人无部门、地域、出身等先决条件限制,更加强调所有申请者能够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获得资助,通过择优机制来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自由选题、自主探索。

    (三)广泛覆盖性:杰青基金强调学科与区域均衡、注重与其他人才资助项目衔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女性科学家、促进科研与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国内覆盖面广、口碑较好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杰青基金对于国防科研领域以及港澳地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模式,争取杰青基金获得者的学科和地域全覆盖。

    (四)人文共识性:杰青基金由最初的国家意志,作为培养青年科技俊才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获得大家认可,得到科技界的共识,成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一面旗帜。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遵循高端科技人才培养规律,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保护科学家的首创精神,激励科学创新的基金文化,不断加以丰富、传承和发扬。

    (五)强度相称性:经费强度与项目类型相匹配,才能发挥最佳资助效益。杰青基金除了给受资助者以启动经费支持以外,还要考虑杰青基金获得者带领的整个团队工作需要。据分析,杰青基金的资助强度相比于一般的科研项目经费,5∶1的比例大致合适,相当于或者略高于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经费。目前,杰青基金的资助强度需要合理加强。

    (六)谱系演进性:在坚持上述五个特性基础上,科学基金已逐步发展出以杰青基金为代表的比较完备的人才资助谱系,针对科技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有差异的资助模式,通过带有竞争淘汰机制的连续与稳定支持,形成了由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组成的比较完整的人才项目资助链。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青年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今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寄予殷切期盼,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青科学家,我们希望国家在以下两个方面给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加强支持:

    一是适当加大杰青基金资助强度。目前杰青基金的资助额度仍旧是8年前的水平,而当前科学问题日趋复杂,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迅猛发展,研究资金投入也更为巨大,考虑到物价上涨水平,建议杰青基金资助强度在目前的基础上,参照以往各类同比进行加倍,从每人200万适当提升到400万每人。这也体现了历届国务院领导对杰青的连续支持。

    二是适度延展人才基金资助谱系。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紧密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协同谋划高层次科技人才国内培养和国外引进两个大局。比如,在年轻学者层面,加强优秀青年基金与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之间的协同,二者再通过杰青基金支持快速成长;在中青年学者层面,加强杰青、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的协调。建议在杰青基金和千人计划这一层次之上,通过科学基金再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科学家。总之,“英雄不问出处”,不论人才来自哪里都能为“我”所用、为国效力。

    祖国繁荣强盛,需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民族振兴依靠人才!广大青年及吾辈当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