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6日 星期六
《自然》杂志首发中国农业团队研究成果
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粮食高产又环保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范建 王怡 通讯员闻静超)当全球农业面临粮食增产明显趋缓及资源环境代价增高的双重挑战,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代价有多大?未来增产能否以更低资源环境付出来实现?我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到2030年,只要中国农业在保持2012年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实现该成果目标产量水平的80%,就能保证直接的口粮消费,也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饲料粮需求。同时还能减少活性氮损失3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

    9月4日,《自然》杂志(Nature)首次发表中国农大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及西北农大、南京农大等18个单位33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以更低的环境代价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成果。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教授、崔振岭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张福锁教授为通讯作者。

    过去5年,科技人员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实施共计153个点/年的田间试验,以大样本田间实证研究回答了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及资源环境代价。研究发现,科技人员创立的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可使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平均分别达到8.5、8.9、14.2吨/公顷,实现最高产量的97%—99%,这一产量与国际当前生产水平最高区域相当。研究表明,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在大幅增产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氮肥效率,使环境代价大幅度降低。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表示,具有开拓性的这一农业科学研究,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好消息,展现了中国农业科研团队具有全球意义的成就。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