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星灿烂
2004年从美国回来的汪群杰,怀揣着创业理想,将公司命名为“Agela”,其中首尾的两个“A”分别代表美国(American)和亚洲(Asia),寓意他从美国回到中国,而“gel”是“凝胶”的意思,是分析纯化的最主要材料。“我希望通过自己多年在分析纯化材料研制开发方面的经验,将美洲和亚洲联系起来,将公司作为两大洲沟通交流的桥梁。”他说。
如今,这支黏合中西方科研技术的“凝胶”——博纳艾杰尔科技公司(Agela),成为中国分析测试领域的一支青年生力军,短短8年时间便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多种色谱填料、色谱柱、样品前处理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有着材料研究领域的资深技术背景,又有着推进中国材料产业发展的情结和热情,汪群杰成了公司的一张活名片。
成果落地 两代化学家实业梦
“六零后”的汪群杰,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曾留学苏联多年,是我国863项目氢能源研究的首批主持者之一。文革期间,四五岁的汪群杰常到实验室,耳闻目染使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结缘南开大学化学系。
1985年,汪群杰在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来到法国国家中心及蒙彼利埃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1993年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欧拉教授,在美国洛杉矶洛克化学研究所(南加州大学)修博士后。期间,汪群杰曾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从事硅化学、硅材料方面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此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得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奖学金,还协助过国际著名硅化学专家、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罗伯特·科瑞尤教授撰写硅化学专著和综述文章。
汪群杰在学业上的巨大成就使父亲感到十分欣慰,在为儿子能赶上好时代而庆幸的同时,心里也怀有一丝隐忧。
在汪老先生弥留之际对汪群杰说:“我这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把氢能源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只是停留在了实验室里。你们现在赶上了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好时候,一定要坚持把企业做起来。”
这是两代化学家的实业梦想。2004年汪群杰放弃美国舒适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回国创业。在天津经济开发区泰达国际创业中心成立了天津博纳固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销售与世界水平接轨的色谱分离材料。
专注平台 突发事件迅速应对
“三聚氰胺”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化学名词,因其引起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了汪群杰和他的团队一夜成名的机会。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本着职业的敏感,汪群杰团队马上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由于奶粉中三聚氰胺国家检测标准尚属空白,只有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检测方法和我国农业部的标准可供参考,国内在这方面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外界看我们似乎是一夜成名,但其实是基于我们以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储备,早已具备了应对这类事件的能力。”汪群杰说。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对全体员工进行动员和部署,进入紧急状态。技术部连续24小时加班优化检测分析方法;一个月内市场部将检测方法通过互联网发布,并设立热线电话向全国提供技术支持;生产部加班进行检测设备和试剂的生产与发货,创造了一天生产数万支固相萃取柱的行业纪录。公司还及时推出食品(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包。
“这种技术储备,是我们自创建以来一直坚持积累的结果,以自有技术的创新为发展方向,以专业服务的完善为发展动力,专注于分离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提供的服务遍及多个领域。”汪群杰说。
到目前为止,公司自主研发了多种产品,其中独特的硅胶表面处理工艺有效地降低了硅胶的酸性,提高了色谱填料的品质,产品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性价比高,替代进口的优势明显。
从有到好 写下逗号另启征程
中国分析测试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已过去10年有余。作为发展的见证者,汪群杰说:“其实,我们的行业特别有社会意义,我们产品的推广,降低了社会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们自己的企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同类产品在竞争中抗衡。当年之所以回国创业,还是受父辈的影响,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完成上一辈未竟的事业。”
“从大环境来讲,大家越来越重视分析测试这个行业,因为环境、安全、质量控制等都需要满足相关的要求。其次,政府投入增加,分析测试行业对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汪群杰说,近些年来,仪器国产化有了明显的进步,配套的零部件、材料正在逐步实现国产化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好,这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令人欣喜。”
对于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经验,他表示,国家应加大资金支持,创造条件让好的科技企业走出襁褓;对自主品牌,国家应加大保护力度,让国产品牌走向全国,打入世界。
十年创业,汪群杰颇多感慨。他在微信中这样写道:十年前的八月的一天,也是在这华盛顿机场,也是这样的蓝天白云,即将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有些兴奋,更多的是忐忑。十年的诚惶诚恐,写下一个逗号,又要开始另一个十年的征程。